正文

玖 竇山

歷代名人詠四川 作者:周嘯天


竇山在江油城北二十公里的涪江東岸,是國內(nèi)著名的丹霞地貌風(fēng)景區(qū)。

竇山初名猿門山,以山多猿、山形如門而得名。后因山上巖層細(xì)石密布如豆,而山形如(草屯),又稱豆山。唐代彰明縣主簿竇子明棄官隱居山上,皈依道教,復(fù)建索道,重修寺廟,后人為紀(jì)念他,又書豆山為竇山。

竇山頂有三峰如柱,拔地而起,形制獨(dú)特,高逾百米。峰頂各有古廟,名為東岳、竇真、魯班。西峰一側(cè)有崎嶇小路可以攀登到東岳廟,其余二峰則由上下兩條鐵索相連接。索道始建于唐代,現(xiàn)存索道為清雍正五年(1727)所建,歷兩百多年而毫無銹蝕。峰際間隔約二十米,兩條鐵索上下相距一米。舊時(shí)僧人即憑此索道為善男信女背送香燭。

峰下云巖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今為國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1988)。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竇山斷句石碑一通,句云:“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于右任書。

相關(guān)詩詞 

天橋只許一僧過,君在江油我在羅。

看破紅塵來到此,聽得清談口似河。

履險(xiǎn)如夷知道力,住山若寄笑年多。

請看塵世紛紛者,何啻蠅聲聚一窩。

(清·李調(diào)元《題王棟先生〈題竇山〉》)

幻將鐵索架飛橋,世路塵氛到此消。

并峙雙峰探碧落,高搴一線度青霄。

難如蜀道形彌險(xiǎn),勢似天衢步若招。

一自掛冠人去后,神仙蹤跡望遙遙。

(清·陳干《嶺飛橋》)

飛橋系得兩峰平,橋上僧人自在行。

山月高高山鳥下,我來倚仗待云生。

(現(xiàn)代·于右任《竇山紀(jì)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