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只是開始!
接下來的形勢不容樂觀,不幸的消息相繼傳來。
首先便是陳勝軍敗。陳勝舉事之后,曾派周文率軍進攻關中。入關之前,周文軍所向披靡,一路凱歌高奏;沒想到入關后卻兵敗驪山,節(jié)節(jié)敗退,周文終被秦將章邯所殺。陳勝、吳廣直接滅秦的計劃瞬間落空。與此同時,所有義軍均面臨著各地秦軍的圍剿,而且章邯的主力兵團也開始出關對各路義軍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不久,陳勝敗亡,這似乎意味著天下大勢開始逆轉。面對眼下這樣的局面,剛剛起事的劉邦坐立不安。
隨后,豐邑失守。秦末大起義舉旗之初,義軍并非團結的整體,每一支義軍都面臨著兩股敵對力量,一是秦軍,二是別的義軍。秦軍被義軍視為天敵,而義軍之間也時時充滿了弱肉強食的殺機。
劉邦初起之時最大的挫折便是豐邑守將雍齒率豐邑子弟投了魏。后來劉邦攻了三次,才把豐邑給奪了回來。雖然這三攻豐邑費盡周折,但也給了劉邦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機緣--投靠項梁。
話說陳勝、吳廣首舉義旗之后,舉國上下積極響應的人那是相當?shù)亩?,?shù)以千計的武裝集團,大體有三種選擇:
一是自立為王。陳勝起兵后就自立為了陳王,現(xiàn)在看來,自立為王者,或多或少皆有貪戀權力之心,但這么一來,也更容易成為秦軍和其他武裝力量攻擊的對象。于是,陳勝稱王六個月后即被殺。
短命的自立為王者不止陳勝,武臣受陳勝之命,被派往趙地,秦二世元年八月自立為趙王,同年十一月被其部將李良所殺,在位三個月;秦二世元年十月,田儋在狄城自立為齊王。秦二世二年六月,田儋救魏咎被章邯所殺,在位十個月。
也有個別命大的,秦二世元年九月,韓廣為趙國略地至薊,自立為燕王。韓廣在位時間達到了三十七個月,這個命最長,后來被臧荼滅了。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前任魏王魏咎自殺后,其弟魏豹于當年九月自立為魏王,后被劉邦派韓信擒獲,奉命駐守滎陽時被漢將周苛、樅公所殺。(前任魏王魏咎被立為魏王時,他正在輔佐陳勝。陳勝不放他回國,所以,魏咎當魏王實際上只有六個月。秦二世二年六月,魏咎被章邯圍困,自殺了。)二是立人為王。比如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充分利用原來六個諸侯國王族的影響力,在六國原有地盤上號召當?shù)匕傩占尤敕辞囟窢?。可如此一來,弊端也顯而易見,失去了最高領導權,或者說至少在名義上把領導權授權給了他人,一旦遭遇不測,這自己立下的“王”就變成了頭上的一把利劍。果然,這項梁所立的楚王熊心,日后終成為項羽的一大政治障礙。
三是加盟連鎖。劉邦沒有走前兩條路,因為他一起兵就遇到了一個大麻煩:大本營豐邑失守。此后一段時間,他被逼得兩次投奔他人都是為了收復豐邑。
先是投靠景駒。景駒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王族后人,秦末大起義開始之后,被陳勝的舊臣寧君、秦嘉立為假王。劉邦投靠景駒是想借其力收復豐邑,可恨的是景駒還未騰出手來拉劉邦一把,秦軍就殺將了過來,劉邦看拼不過,撤!就帶著自己的人走了。
隨后劉邦又選擇投奔項梁集團,這是他當時最為明智的選擇。想當初果斷離開景駒集團竟是一大幸事。劉邦離開之后,景駒駐扎彭城,想阻擋項梁集團,結果全軍覆滅,秦嘉、景駒雙雙被殺。
項梁集團是楚地義軍中最強大的集團,深得楚地民眾之心。劉邦投奔項梁是因為聽說項梁兵多,請他幫助攻打雍齒。收復豐邑仍然是劉邦當時當刻異?,F(xiàn)實的目標。
在那樣的時局之下,投奔項梁的肯定不止劉邦一人。比如還有東陽縣令陳嬰。此人原是一個普通官員,秦末大起義開始之后,東陽縣縣令被殺,縣里幾千人聚集在一起,想找一個首領,但沒有合適的人選。于是,他們找到陳嬰,要陳嬰當頭兒,陳嬰不干,眾人不從,強迫陳嬰當了東陽義軍的首領。沒想到這支武裝竟然也聚集了兩萬人。這幫年輕人想立陳嬰為王,不屬于任何集團。說實話陳嬰心里肯定還是有幾分悸動的,但是他母親說,從我嫁到你們家,從來沒有聽說過你們家祖上有人富貴過?,F(xiàn)在突然得此富貴,不吉利,不如投奔一個集團?!笆鲁瑟q得封侯,事敗易以亡?!敝辽俨伙@眼,不會成為眾目睽睽的首犯。陳嬰聽母親這一說,也不敢稱王了,他勸手下的人說,老項家世世代代是楚國名將,現(xiàn)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非此人不行。如果我們依靠項氏名族,“亡秦必矣”。大家伙兒被他說動,采納了他的意見,“以兵屬項梁”。其實,項梁這個時候才剛剛渡江西進而已,聽說陳嬰占了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項梁原打算和陳嬰聯(lián)手西進的,沒想到陳嬰竟投奔自己來了。像這樣機緣巧合之下加入項梁集團的,還有猛將黥布等,這也使項梁的兵力一下子達到六七萬人之多。
我們前面說了,陳嬰投奔項梁是為了避開成為首犯,劉邦投靠項梁則是為了借兵收復豐邑。
劉邦投靠項梁之后,不但得到了領導資助的十員戰(zhàn)將、五千士兵,而且還成為項軍的一分子。能夠加盟一支強大的軍隊,對于剛剛起兵、勢單力薄的劉邦來說,等于有了一個“核保護傘”。無論對其他義軍,或是對秦軍,他都不再是孤軍作戰(zhàn)。這是劉邦在個人小宇宙爆發(fā)之時作出的最為令人擊節(jié)贊賞的決定,更重要的是,加盟項梁集團還給了他的命運帶來了兩大機遇。
立楚王心。
項梁得知陳勝被害的確切消息后,在薛邑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劉邦有幸得以參加。在這次會議上項梁作出了一個重量級的決定:立原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號楚懷王。楚懷王當年上了秦國的當,入秦被扣,最后客死秦國,楚地百姓都非常懷念他。這次立他的孫子為楚王也是為了借楚王的影響力號召民眾反秦。說到這個熊心,在楚國滅亡之后竟淪落為放羊娃,項梁費了好大勁才找到他,旋即立他為楚懷王。
其實,這立王之事前前后后都是大名鼎鼎的范增的主意。范增乃是項梁、項羽集團唯一的謀士,他極力說服項梁接受自己的建議,并提出了三點理由:一是陳勝的失敗在于他沒有立楚王之后而自立為王,于是很快成為眾矢之的;二是項梁起兵之后,楚地義軍相繼加入項軍的重要原因是項氏“世世楚將”,這樣的家庭背景讓眾人懷有再立楚王后代為王的一線希冀,若是遲遲不表態(tài),日久勢必生變;三是就現(xiàn)階段的局勢而言,立楚王后人為王是順應楚地民眾的心愿,有利于籠絡人心,增加隊伍的凝聚力。范增這三條理由打動了項梁。
項梁立了楚懷王熊心,等于在自己的頭上又立了一個“領導”,雖然這位“領導”眼下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威脅和制約,可這名義上的“領導”也是“領導”??!自己活著的時候,熊心不可能對他有任何掣肘,但要是萬一自己遭遇不測,憑項羽的資歷、實力都還不足以代替自己。到那時,熊心就有了相當“自由”的領導權,這對剛剛接替項梁之位的項羽來說肯定非常不利。
說實話,如果沒有立楚王心,項梁戰(zhàn)死后,項羽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集團領袖,劉邦就是項羽的屬下?,F(xiàn)在立了楚王心,項梁戰(zhàn)死后,項羽和劉邦在楚王心面前就成了平起平坐的戰(zhàn)友。而且,楚王心顯然會對劉邦更加倚重。
項梁戰(zhàn)死。
薛邑之會后,項梁先攻下東阿,劉邦、項羽合兵攻下城陽并在雍丘大敗秦軍,還殺死了秦國丞相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隨即項梁又在定陶大破秦軍。章邯雖然暫時受挫,但他的軍隊總會得到秦國源源不斷的人員補充。章邯趁項梁節(jié)節(jié)勝利之后驕傲輕敵,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于山東定陶偷襲成功。此役楚軍大敗,項梁陣亡。
項梁戰(zhàn)死對項軍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但對劉邦而言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那么,劉邦抓住這個機會了嗎?那是必須的!
對于項梁的戰(zhàn)死,其實楚懷王熊心的心情異常糾結。一方面瞻前顧后,怕招來殺身之禍。章邯如果窮追不舍,痛打楚軍,保不齊會將他這個楚王干掉。一方面又想趁此機會確立自己的權威,怎么辦呢?削弱項羽扶植他人。他這個王要想做久點,就不能讓手下的人一家獨大,必須形成牽制。楚王心最終還是很迅速地“從盱臺之彭城”,將項羽的軍權和另一位將軍呂臣的軍權全都收歸己有,項羽一下子失去了獨立指揮權;同時,楚王心封劉邦為“碭郡長”,統(tǒng)領碭郡軍隊,劉邦縱身一躍成了獨擋一面的軍團首領,遠比項羽更有實權。
俗話說,高人指路,貴人相助,個人努力,小人監(jiān)督是成就人生的四項基本原則。縱觀劉邦這段時間有點應接不暇的一連串機遇,竟都和項梁息息相關,不能不說項梁是劉邦打拼生涯中的第一位貴人。
項梁是欣賞劉邦的,要不然他不會贊助劉邦五千兵力、十員戰(zhàn)將以幫助他成功收復大本營豐邑。更重要的是:項梁的賞識讓劉邦得以參與了薛邑之會。這讓劉邦成為了擁立楚王心的功臣之一,并因此備受楚王心的欣賞與支持。這也標志著劉邦從此正式登上了楚國政壇,注定將在歷史的卷軸上書寫下自己的名號。
縱觀歷史,項梁是最具才華的反秦斗士。他的反秦意識極強,而且早在反秦大起義之前就已做好各種準備。他利用當?shù)貑试岬臋C會以兵法調度人馬,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人才;他培養(yǎng)項羽,教會項羽“萬人敵”的兵法,使項羽成為日后滅秦的偉大領袖。他慧眼識英雄,最早發(fā)現(xiàn)了劉邦,提拔劉邦,支持劉邦??蓺v史是殘酷的,如果項梁沒有戰(zhàn)死,劉邦可能就不會西入秦關,也可能就沒有大漢帝國。或許在項梁的堅定支持下,楚王熊心將會成為秦亡之后的新一代國君;或許項梁有一天會改變想法,取代秦國自立門戶。只能說,歷史放棄了項梁而成全了劉邦。
而此時,秦軍主力章邯軍團也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楚地盜名將已死。章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于巨鹿?!闭潞`以為楚地義軍的名人陳勝、項梁均已被殺,楚地已不值得再關注,于是移師北上,去攻擊趙地義軍。這便給了劉邦項羽整頓喘息的機會。雖說歷史沒有如果,但假設章邯此時選擇乘勝追擊,相信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進程了。
項梁死后,劉邦受命入關滅秦,項羽作為宋義的副將,北上救趙。劉邦此次西入秦關可謂占盡了先機!這一點,我們將在下一章詳細講述。
總之,“驪山徒”的大量逃亡逼得劉邦不得不“豐西澤”縱徒,“豐西澤”縱徒逼得劉邦“亡匿隱”于芒碭,成為逃犯。大澤鄉(xiāng)起義后沛縣縣令先召他,后又不準入城逼得劉邦號令沛縣父老殺了縣令,并借機“被”立為沛公;剛剛坐上沛公之位,劉邦就遭到雍齒豐邑叛變,被逼得先后投靠景駒、項梁,借兵收復豐邑。加盟項梁集團給他帶來了一連串機遇,特別是立楚王心和項梁戰(zhàn)死,劉邦從中獲益匪淺。
劉邦開始并不是一位自覺地反暴政的英雄,也不是首舉義旗的先行者,他對秦王朝行將滅亡的事實并無太多真知灼見,他只是被時代潮流裹挾著前進的成功者,或許略帶著點投機的意味,盡管如此,他也是被歷史選中的幸運兒。
那么,劉邦將怎樣面對和開拓前面機遇和風險并存的人生道路呢?
請看下一章:《入秦關,謀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