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1925—1929年四年期間,辦了一個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教授在開學典禮上解釋:“國學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全體?!逼呤嗄赀^去了,國學在清華再次被重視。
不久前,清華大學首次將“四書”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請進了課堂。此事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爭議。
為什么這么多人反對“四書”進課堂呢?我想他們一定是把“四書”當成四舊或者專制魔影來聯(lián)想了吧?我上小學的時候,正趕上批孔。那個時候,大家都叫孔子為“孔老二”,后來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讀到了砸爛孔家店的口號。好不容易把孔家店砸了,現(xiàn)在又要把“四書”請進課堂,這不是復古嗎?于是有人起來反對了。
反對歸反對,有一個事實是無法回避的,那就是儒學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主流思想,影響中國主流文化兩千多年,且已經(jīng)滲透到了社會生活及人們?nèi)粘惱淼姆椒矫婷?,無論你承認與否,包括“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在內(nèi)的圣人之言,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的骨髓里,成為詞典上的成語和大眾說話的口頭禪。儒學的倫理道德、修身養(yǎng)性、治國平天下等一整套的理論思想體系,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主流思想,影響深廣。
“四書”是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確切地說,是儒家文化經(jīng)典。更進一步地說,是以朱夫子為代表的“后孔孟時代”的儒家文化經(jīng)典。我們生來就是中國人。生于斯,長于斯,似乎可以這么說,如果你對儒學一無所知,那么,就可以說你不了解中國社會及中國人。你有沒有思考過“中國”這個名字的意思?“中”這個字除了地理位置上的意義外,更有著文化含義。讀《論語》就知道,“中”這個字和“禮”、“和”、“仁”這三個字一樣,都是《論語》中的關(guān)鍵字,其意思也比較接近,即是人與人關(guān)系的均衡點?!爸小弊指鼜娬{(diào)人的行為、言論或規(guī)則的恰到好處和中正無偏。《禮記·中庸》里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孔子說:“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薄安坏弥行卸c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逼渲械摹爸小弊钟兄杏怪?。有學者解釋說,“中國”就是一個奉行這種“中”的文化的社會。這種文化致力于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公正的行為規(guī)范,從而彼此趨向和諧無間。
如果仔細讀了儒家經(jīng)典,了解了中國歷史,你會明白儒學已經(jīng)失去了它應有的面目,成了統(tǒng)治者的工具,以至于“罷黯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八股取士只考四書,這些強化手段不能怪罪于孔子??鬃庸倘环Q得上“偉大”,但一旦將其樹立為精神偶像,孔子的思想就成了專制政治的工具。
春秋與戰(zhàn)國時代,各個門派的觀點可以爭鳴,我們知道那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的理論雖好,也沒有成為最權(quán)威的理論,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學,也有批評儒學、另立門派的墨學。孔子開創(chuàng)儒學是學術(shù)自由下的產(chǎn)物。不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四書”是中國古代私塾級別的課本,小學的教材而已,如今被拿到全國一流的大學來“必修”,讓公眾了解儒學的本來面目,還原真實的孔子,傳承和汲取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是壞事。儒家學說之“人和”、“仁愛”、倫理、道德、修身、人生價值、人生態(tài)度等方面的豐富思想、精彩論述應該得到弘揚。
真正算起來,孔子進入官場當官的時間不過區(qū)區(qū)四年多, 據(jù)說是因為與當權(quán)者政見不同而被逐下臺。四年多的官場經(jīng)歷,很快過去,此后,無論他怎么折騰,就是沒有人再想起用他。五十多歲的他,無奈之中,憂郁地離開了魯國,開始了被后人稱之為周游列國的政治游說,這一游說,就是14年!整整14年啊,風里來,雨里去,東奔西走,自我推銷,嘴唇都快磨破了,就是沒有一位君主肯讓他當官。14年中,像喪家狗一樣,挨餓,生病,甚至被追殺,險些喪命。一直到68歲,孔子無奈之下回到魯國,也不見魯國的國君起用他。他再也沒有參與政治的機會,空有一腔熱情,更與何人說?孔子的一生,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活得并不幸福。
孔子死后,其命運真是一波三折,一個皇帝一種待遇,每個皇帝給他的待遇都不同?;钪鴷r,曾“惶惶如喪家之犬”,斷食絕糧;死后,一再成為紅人,一紅再紅。每個時期孔子面臨的社會大環(huán)境都不一樣。從西漢到清末,他甚至得到了僅次于皇帝的地位,被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
一個2500多年前的人,為何能在物質(zhì)文明相對發(fā)達的時代重新成為亮點呢?因為孔子是個可愛的老人,是個非常有魅力的老人。
梁實秋說:“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是老年時代。因為,老年時代是思想最成熟的時代。”他引孔子的話為佐證,孔子說他70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
有人問孔子,兵、糧、信,這三樣,假如非得去掉兩樣的話,應該去掉的是哪兩樣呢?孔子說,非要去掉的話,那就是兵和糧,但誠信是不能去掉的!看看,這可是2500多年前孔子說的話!今天當我們?yōu)樯鐣\信危機而感慨時,不妨去讀讀《論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