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是傻傻鳥。
從察覺到并非父親讓自己去祭祀母親的時候,申生就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了。他提高了警惕性,隨時準備應對不測。
酒倒到地上的時候,申生就隱約聞到一點什么燒焦的味道,他發(fā)現(xiàn)地面隆起了。等到驪姬命令小內侍喝酒,申生就猜到了隨后會發(fā)生什么。
俗話說:蜂刺入懷,解衣去趕。蛇鉆進褲子里的時候,誰還會在意脫個光屁股?這個時候,申生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命。
當眾人專心致志欣賞小內侍和阿黃因公殉職的過程時,申生已經(jīng)轉身出了后宮。所有人都認識他,所有人都不會阻攔他,因為他是太子。
出宮之后,馬就在宮門外,申生一向喜歡騎馬。他飛身上馬,甚至不敢回太子府,快馬加鞭,一個人逃往曲沃去了。
——殺人藝術
申生逃掉了,難道這一次驪姬疏忽了?百密一疏了?關鍵時刻掉鏈子了?
殺人是一門學問,在殺人之前,應該研究一下將要殺的是哪一種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必須快殺的,否則錯過機會就會打草驚蛇,就很難殺他;另一種是不能快殺的,因為人的本能讓他反抗,反而麻煩,但是,如果你給他時間讓他自己去想,他會越想越覺得自己該死,最后自己把自己給殺了。有的人,你不能給他時間思考;有的人,你必須要給他時間思考。而申生就是第二種人。
驪姬一直在用眼睛的余光看著申生,她不擔心他跑,她擔心他不跑。如果申生不跑,獻公就會捉住他,出于求生的本能,申生一定會為自己辯解,那時候獻公就知道申生是冤枉的。而大臣們也會很快知道,他們會來搭救申生,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自己的陰謀敗露,而申生不會被處死。
所以,驪姬希望申生跑掉,他一旦跑掉,就等于他畏罪潛逃。而申生在逃命之后會冷靜下來,然后他會選擇替父親遮丑,會選擇承認自己放了毒藥,那么自然,他會選擇自殺。
當申生逃跑的時候,驪姬暗暗地笑。她知道,自己贏定了。
而這一切,都是優(yōu)施事先教給驪姬的。
殺人,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
而優(yōu)施恰恰是個藝術家,偉大的藝術家,他把角色的心理研究得很透。
所以,他殺人很藝術?;蛘哒f,他藝術地殺人。
——師父死了
俗話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那時候還沒有和尚。
所以我們改成:跑得了徒弟,跑不了師父。
申生跑了,可是師父杜原款被捉拿了。
有什么樣的師父,就有什么樣的徒弟;反過來,有什么樣的徒弟,就有什么樣的師父。
通常,春秋那時候國君殺人是比較仁慈的,能不動手就不動手。一般的做法是這樣的,派人到要殺的人家里,對他說:“兄弟,國君要你死,你看,我能不能幫上什么忙?”
被殺的人就說:“實在慚愧,還麻煩你跑一趟,怎么好意思再讓你幫忙呢?”
于是,被殺的人自己去找繩子也好、找刀也好,自己解決了。一般來說,沒有找毒藥的,因為一般人家不備那個。
派去殺杜原款的人就這么辦的,基本意思就是說太子謀殺親爹,畏罪潛逃,當師父的罪責難逃,怎么個死法,你自己看著辦吧。杜原款一聽,就覺得這么大的罪,真是該死。他是個文人,動刀子的事情不會干,自己找了根繩子,套好了圈,把脖子比劃比劃,還挺合適。掛到房梁上,找來一個凳子,就準備投繯自盡。
“哎哎哎,老爺子,別急別急,不給你徒弟留個遺言什么的?”來人連忙問,態(tài)度還挺好。來之前,驪姬交代過。
“噢,就是,我怎么給忘了?多謝你了?!倍旁钅蔷褪且粋€書呆子,獻公讓他死,他就急著死,來人這么一提醒,他才想起來該給徒弟一個臨終教誨什么的。
杜原款把一個叫圉①的小書童給叫來了:“孩子,我有臨終遺言轉告申生,你記住了,我死之后,一定轉達到人?!?/p>
杜原款的臨終遺言是這樣的,第一句是:“款也不才,寡智不敏?!?/p>
什么意思?大款沒什么才華,寡婦的智力比較低下?
正確答案是這樣的:我沒什么才干,智謀少,又遲鈍,不是個好老師,到死也沒教給你什么有用的東西。我沒能洞察國君的心思,沒有及時讓你流亡海外政治避難。主要是我膽子太小,敢想不敢干。因此落到了今天這個被人陷害的田地,吃了小人的蒼蠅。我老杜老了,死了也無所謂了,遺憾的只是跟小人分擔了罪惡的責任。我聽說君子不改變自己的感情,面對讒言決不申辯。遭到陷害,死而無悔,還有好名聲留存于世。至死不改變對國君的忠愛之情,是堅強的表現(xiàn)。堅持忠愛的感情讓父君高興,是孝順的表現(xiàn)。拋棄生命卻達到自己的志向,是仁德的表現(xiàn)。臨死還想到維護國君,是恭敬的表現(xiàn)。孩子,去死吧!
杜老師真是一個偉人,如果生在印度,他一定是個圣人。他所說的,難道不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升級版——非暴力不抵抗嗎?
杜老師說完自己的遺言,讓圉背了一遍,基本上還能記住,幾個不準確的詞糾正了一下。杜老師還不放心,又讓圉背了第二遍,還有兩個字背錯了。于是,又背了一遍,還有一個字發(fā)音不清楚。
原本,杜老師還要讓圉背第四遍,來人不耐煩了,見過磨嘰的,沒見過這么磨嘰的,忍不住說:“老杜,別磨蹭了,再磨蹭,去那邊趕不上中午飯了。”
杜老師就這樣走了,書呆子的祖師爺非他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