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關系規(guī)則可以說是僅次于強者為王與實利規(guī)則,起的作用非常大,人們的言行舉止自覺不自覺地都被關系規(guī)則左右著。大部分的成文規(guī)則和不成文規(guī)則,都必須在關系規(guī)則面前低頭,在現實中人們之所以寧愿相信關系的力量,而不相信明文頒布的規(guī)則,便是這個道理了。
“強者為王”很冷酷很嚴厲,沒有人性成分,而關系規(guī)則很有點溫情脈脈的味道;強者為王規(guī)則是力量對比較量的結果,而關系規(guī)則是感情運行積淀的結果,權勢規(guī)則有鐵血的味道,而關系規(guī)則是一派人間的溫馨景象。所以,關系規(guī)則也可以看做是對權勢規(guī)則的一種良性補充,如果只存在權勢規(guī)則而沒有關系規(guī)則,那這個世界就非常冷酷可怕,沒有一點點的人情味道。中國人對關系規(guī)則的研究,投入的精力可能是最大的,“關系學”已經是一門單門獨科的學問,這門學問大多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播,它的原理非常簡單,但具體應用的技巧卻復雜多變,含有非常高深的哲理。
當然,關系規(guī)則必須服從強者為王規(guī)則,這是無可置疑的。比如明代的徐達,和朱元璋從小放牛,后來又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他倆的關系,鐵得不能再鐵,但朱元璋是主,徐達是臣,徐達絲毫不敢因與朱元璋的鐵關系而放肆,朱元璋也一樣,他也不敢因和徐達的關系而放松對他的警惕,時時試探他有沒有反心。
仔細探究的話,可以發(fā)現“強者為王”對關系規(guī)則的產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實利規(guī)則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強者為王,強者說一句話就頂一句話,甚至說一句就頂好多句,因此與強者拉上關系才顯得如此重要,為了自身的實際利益,與強者拉關系就變得十分必要了。而強者也是有人性的,六親不認的強者畢竟太少,總體來說,他們也有男女之愛、兒女之情,這使得與強者拉關系成為可能,而這種“關系”,就無形中成了冷酷的強權與鮮活的人性之間的橋梁與紐帶。
大部分時候,關系規(guī)則是臣服于強者為王規(guī)則的,沒有實力作后盾,再強的關系面臨泰山壓頂般的強勢也無能為力。比如單雄信,瓦崗寨的英雄,俠肝義膽,喜愛結交,好漢秦瓊到潞州辦事時,染病店中,所帶的盤纏花光了,只得賣馬。此時單雄信得知他的身份,不但盛情款待,請他在家養(yǎng)病八個月,臨走時還為他的馬配上金鐙銀鞍,另有重金相贈,兩人可謂莫逆之交,關系非同尋常。其實不光秦叔寶,李世民手下的猛將高人,如徐茂功、如程咬金,哪個與單雄信的私交不深?可是當李世民破王世充,擒獲單雄信時,這些好友并不愿因與單雄信的關系而得罪李世民,他們能做的,就是在單雄信被殺前,向他勸酒。
另一個例子。漢高祖劉邦對戚夫人愛得要命,關系非同一般,為了要立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劉邦竟欲廢掉原太子劉盈,嚇得呂后也束手無策,只得請教張良,設計將商山四皓請了出來輔佐太子,給劉邦造成一個假象:太子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難以動搖,換太子勢將導致極大的惡果。到了此刻,劉邦也毫無辦法,只得打消立趙王如意的念頭??梢娫儆驳年P系,也難以和強者為王的規(guī)則相對抗。
關系規(guī)則導致中國人在大部分情況下很友善,特別是在熟人圈子里,友善是必須的,因為友善是建立進一步關系的前提。另外,在能夠建立關系的場合,在面對愿意與之建立關系的人時,人也是很友善的,如果在匆匆行過的大街上,與街上的人擦肩而過,建立關系的可能性非常微小,這時友善很可能就被冷漠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