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面子的妙用(7)

耍聰明的中國人 作者:石之軒


有些大款級別的人物,兜里的銀子鼓囊之后,就莫名其妙地產(chǎn)生了一種愿望,想近距離地和女明星接觸,比如和她們喝喝酒,趁喝酒之機調(diào)笑幾句,覺得這樣好有面子,以后給其他人吹起來,也可以口中YY一番:“咱家和某某某碰過杯,甚至和她喝過交杯酒?!比绻膫€明星的知名度足夠的高,那么與她喝過杯酒的人就十分有面子了,足以讓其他人肅然起敬、艷羨不已。

不過與明星捧杯這樣有面子的事,不是誰想做就可以做的,那也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只不過據(jù)說真金白銀不一定就能到明星的手中,往往就被劇組截流了。

某地有一個對面子文化、面子心理十分精熟的人,姓吳,綽號叫做“吳大臉”,此人不事生產(chǎn),專門替人解決難事、擺平糾紛,靠別人的謝儀作為生活來源。此人不學有術,因為交游廣闊,因為極善擺平各種復雜的糾紛事端,并且讓糾紛雙方都能有個臺階,體面地進行妥協(xié),因此他在當?shù)芈暶o起,面子大得驚人,黑白兩道都認他的面子,尊稱他為“吳哥”。

“吳哥”坦承他對人的面子心理有種遠超別人的領悟,他說:擺平糾紛最原則的一點就是找一條讓雙方都有面子的途徑,如果事情難以兩全,那就讓一方出錢替另一方買面子,鈔票與面子是可以相互轉(zhuǎn)換的,只要引導這種轉(zhuǎn)換自然而然地進行,那么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糾紛。

四、面子巧用之三

項羽兵敗垓下,放棄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為了面子而橫劍自刎,說自己這樣做是“無顏見江東父老”。楚霸王能征善戰(zhàn)、勇力超絕,也極端地愛面子,最后因為感覺戰(zhàn)敗丟臉,所以才選擇了自刎這個下策。

這種愛面子的心理極其普遍,寧愿里子受傷也不愿面子受損的人,從古到今都是大多數(shù),真的能像韓信那樣毅然拋棄面子思想,坦然受胯下之辱的人,從古到今找不出幾個。

春秋時候齊國的晏嬰成功地利用這種愛面子的心理,除掉了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個強橫的武士,這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這三士與項羽一樣,自尊心特別強,他們堅信“士可殺不可辱”的信條,晏子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很輕松地就設計除掉了他們。

西漢宣帝時候,河北滄州一帶鬧饑荒,當?shù)氐墓倮粲植惑w恤百姓的困苦,于是治安大亂、盜賊蜂起,當?shù)氐墓賳T派兵捕殺,卻沒有效果。因為所謂盜賊,大多都是無奈下鋌而走險的百姓,人數(shù)太多了。他們并不是真心要做強盜,在饑荒的逼迫下他們中的少部分人可能做了些違法盜劫的事,但官吏借捕殺盜賊而橫行鄉(xiāng)里,劫奪財產(chǎn),濫殺無辜,把更多的人逼得走上了盜賊之路,事情鬧大了,收不了場,漢宣帝就派龔遂去當?shù)刈鎏兀O法平靖地方。

龔遂走馬上任,向滄州進發(fā)。這兒的官府聽說新太守來了,急忙派出軍隊接他,以保護他的平安,免得他被盜賊傷害。龔遂卻把接自己的軍隊打發(fā)走了,不讓他們護衛(wèi)。他向自己所轄各縣發(fā)令,將過去追捕盜賊的官吏全部撤職,并發(fā)布文告,宣稱:凡是手中拿的是鋤、鐮等農(nóng)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問,手中拿著兵器的才是盜賊。

被逼為盜的百姓,雖然做了盜賊,可他們也是好面子的,也知道做盜賊很丟臉,可過去官府窮追猛打,想不做盜賊也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硬著頭皮和官府相抗,現(xiàn)在新太守將追捕他們的人撤職了,又說拿農(nóng)具的是良民百姓,大家于是一哄而散,扔掉了刀槍,拿起了鐮刀、鋤頭,于是一場風波迅速平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