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偶爾生病更長壽(4)

從里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人類還沒有完全認清自己,搞不懂生命的秘密,認不清人與自然的關系,所以才會做出有違身體和自然規(guī)律的事情。故《黃帝內經》云:“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 。強調無論是養(yǎng)生還是治病,都要因天之序,合乎自然,不能違反了天道。

誠然,生病是痛苦的,但絕不是滅頂之災,而是老天給世人的一個小小的警告,讓人類能夠不斷反省自己,并不斷糾正錯誤的行為,朝著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前行。

6.病出免疫力

偶爾有點小病,能夠不斷刺激免疫系統(tǒng),有效提高人體防御疾病的能力。

小時候我們都注射過疫苗,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學校放了半天假,說是要給同學們發(fā)糖,但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被捉住在手臂上注射一針叫做卡介苗的東西,之后,手臂上就出現一腫塊,據說腫得越厲害越好,最好是化膿,這樣就不會得肺結核了。當時并不知道為什么,只是覺得好奇,最讓人高興的是,回家之后還有雞蛋吃,真是“痛并快樂著”。后來我學了醫(yī),才明白接種防疫是為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生病的道理和接種防疫類似,偶爾有點小病,能夠不斷地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有效提高人體防御疾病的能力。

7.偶爾生病更長壽

偶爾生病,可以讓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健康的重要,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合乎天道的生活習慣。

宇宙萬物,生生滅滅,都遵循這一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就是說在生物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最先消失的,是那些不能適應自然環(huán)境變化的物種;而能夠生存下來,并不斷繁衍壯大的物種,不僅能夠適應環(huán)境,而且能夠影響環(huán)境,生存的周期也在不斷延長。

在進化的過程中,生物并非完全被動,生物也在不斷地調適自己,使其能夠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例如,有的植物在低溫條件下,細胞里的含糖量不斷增加,以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如肺魚的鰾在缺水的時候能進行呼吸,從而使生命得以延續(xù)。同時,生物也形成了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種種特征。如類人猿最終能夠直立行走、長頸鹿脖子很長都是改變自己適應自然的典型。

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人類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內、外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從而獲得越來越長的生存期。比如人的體溫,無論冬冷夏熱,都會保持大致的恒定,否則生命就會消亡。所以,人快死的時候,手腳是冰涼的。

生病是人體調整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需要,是人體對有害因素的自我適應。偶爾病病,雖然痛苦,然而并非壞事,不僅是為了磨煉機體,使之更加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且便于及時發(fā)現、及早治療隱藏的大病。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那些體壯如牛從無小恙的漢子,一旦病倒了,往往會無藥可救;而那些大病沒有,偶爾生點小病的人倒是能夠兒孫繞膝,得以安享天年。其實,所謂長壽,不是說人體百毒不侵、一輩子從不生病,而是說在與疾病的博弈中身體能夠運籌帷幄、從容不迫,即使暫時無法把它徹底殲滅,也能夠迅速制定出對策,讓它無法再興風作浪。一旦掌握了這種訣竅,那么帶病也可以得享長壽。據廣西衛(wèi)生廳調查,該區(qū)有15位百歲老人,幾乎從不生病的只有1人,余者都是小病不斷、大病沒有,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性格開朗,心胸豁達,家庭和睦。

偶爾生病,可以讓我們更加懂得生命的寶貴,健康的重要,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合乎天道的生活習慣。經常生病的人,只要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學會正確地使用身體,挖掘出人體的福田仙藥,就一定能夠閑庭信步,安然走到天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