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你已經(jīng)陷入了最輕微程度的瘋狂了嗎?到底應該在哪里畫上分界線,標志著正常逐漸變成了反常呢?我們所認定的“正常”行為的特征之一便是,它并非太過于不穩(wěn)定,因此,它體現(xiàn)出了一種高層次的可信賴性。但是,世界上最可依賴的那種舉止習慣,同時也是最危險的舉止習慣可能會導致你誤入歧途。然而,事情或許也并非真的就是如此糟糕:明天早晨,就在你又一次站在浴室里一邊刷牙、梳頭或者使用除臭劑,一邊哀嘆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變得了無生氣的時候,你其實也感到了某種安慰―你沒有陷進每日都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中。與你表面上的生活相比,你的精神世界要更加有趣。
而且,即便在早晨的準備過程中,你真的增添了一些來路不明的苛刻習慣的話,這種習慣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儀式,是一種由你的整個身體來進行的與精神所發(fā)生的聯(lián)系。和你的眼睛相似,它也是你靈魂的一個窗口。假如說,清潔變成了一種苛刻的習慣,那么它就包含了一種神圣的元素。例如就有人說,在那些高級的瑜伽修行者中間,修行的內(nèi)容就是用牛奶浸潤身體,從而使腸胃得到徹底清洗。畢竟,潔癖其實也被認為是一種類似于虔誠的習慣,是為數(shù)不多能夠使我們的精神得到升華的替代品。但這并不是說,洗滌身體就是一種能夠凈化靈魂的可替代方式―你甚至可能會因為犧牲內(nèi)在價值,只注重外在形式的緣故而被人指責―但是,洗滌身體畢竟是一種重要的前提條件。例如,在彌爾頓的年代之前,一首已知英語文學中最古老的詩歌的名字就叫做《清潔》。這首詩歌把身體和精神純凈之間的關系推到了極致:“清潔”是罪孽已經(jīng)被清除的一種參照物,而罪孽的含義就被認為是帶有一種污點或者一種瑕疵。所有的這一切都意味著,變得清潔的含義并不僅僅是渴望踏入這個世界那么簡單,它的本質還在于尋求進入天堂,而且它對于死亡和生命來說其實一樣適用,因此對尸體處理的準備工作中,就包含了用水將其凈化的步驟。在已經(jīng)失去生命的身體上,因為進行了這樣的步驟,靈魂就得到了解脫,就像是采用這種方式讓罪孽也得到了解脫一樣。
那當然好了,你可能會說。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針對潔癖的偏見,并質疑它作為準備工作的一部分,作為將準備做好的一種本能反應的意義呢?例如,當馬克?安東尼在為了與克里奧帕特拉進行第一次約會而進行準備工作時,據(jù)傳說,他不僅僅是把自己洗干凈而已,他還把自己又重新又刮又擦了三次。看起來,做好準備與有潔癖之間的關系,就像是和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之間的關系一樣緊密。但是,為什么你不能夠既做好準備又顯得不夠干凈呢?尤其假如說還有一點不那么干凈的話,是否能證實你正在做某些事情呢?為什么你就不能夠是骯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