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你就是你的選擇(10)

選擇 作者:(美)斯科特·德·馬爾奇


總之,我們的模型表明,無論是預測一個人對同性戀的態(tài)度,還是預測他的消費選擇,心智特征都作用巨大。這一點令人驚訝,因為用來確定人們心智特征的問題與社會問題、政治、同性戀等完全無關。而且,心智特征還與人們的購物習慣有關,如你在什么樣的餐館吃飯,是否去看牙醫(yī)。出人意料地不起多大作用的是一個人的政黨身份。新聞記者常常將有關同性戀的觀點等同于一個人的政治品牌--即共和黨人譴責同性戀關系,而民主黨人接受或支持這種關系。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你想研究人們對于同性戀的觀點,就應該去了解他們的消費選擇,而不是查他們屬于哪個黨派。

喝還是不喝?這是個問題

喝酒的事本來很簡單,但現(xiàn)在卻變得非常復雜,在美國尤其如此。我們嘗試過禁酒令,而且,許多宗教傳統(tǒng)上也堅信飲酒是一種罪過。醉酒駕車不斷制造慘劇;車禍是青少年死亡的最大肇因,而其中1/4的事故都與酒精有關。另外,酒精并非對每個人的作用都一樣。很多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增加某些人酗酒風險的遺傳因子,而且,無論在靈長類還是人類身上,都體現(xiàn)出了遺傳對于酒精上癮的作用。

盡管如此,還是有證據(jù)表明,適度飲酒有利于你的健康。“法國悖論”①(Frenchparadox)就說明,在某種程度上,你對黃油、奶酪、甜點都可能上癮,而且,每天吃飯時喝上幾杯紅酒,你就可能活得健康長壽(至少法國人是如此)。不久前的研究已發(fā)現(xiàn)了紅酒中的一些化合物,如白藜蘆醇(resveratrol),它們能使吃垃圾食品的肥老鼠與吃熱量限制食品的老鼠壽命差不多長。醫(yī)生擔心向人們推薦酒會造成不良后果,但酒商和品酒師認為,只要你家里的前幾輩人沒有酗酒歷史,你就應該每天喝上幾杯。

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心智特征能使我們理解誰喝酒,甚至喝什么酒嗎?這個題目很有趣,但層出不窮的關于酒的報道卻往往相互沖突。人們應該怎么梳理這些信息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