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平再次來見張自忠,對張自忠道:“我回去向李長官匯報了你為何不去見他,主要為了免遭物議,甚至會影響他等情由。李長官讓我再次前來邀你前去同他一晤。李長官讓我告訴你:一,他不在乎由于會見你招致任何物議;至于你忌諱怕這樣未得批準去見李長官 會引起委座不快,李長官說這一點由他去向委座解釋;二,李長官說他是真心誠意地想幫助你回部隊,但是他必須先見見你和你談談,才好找委座做工作,李長官說,你如果真心想回部隊,就應該拋開一切顧慮去見他。否則的話,又當別論。藎忱兄,你的情況,我已向李長官作了詳盡介紹,你的為人我也在他面前拍了胸口的。他很同情你,所以提出要盡力幫你。他可是一片真誠啊!而你現(xiàn)在正是特別需要如李長官這樣的有力幫助,才能使你有望脫出眼前的困境??!聽小弟一句話,同我去見李長官吧,千萬別固執(zhí),錯過這樣的機會呀!”
張自忠見黃建平說得如此誠懇,李宗仁能在與他素無交往的情況下答應幫助他,這一片誠意實在不應拒絕,何況李宗仁在蔣介石那里可是一個說話頗為有分量的黨國領導人。主動要幫助他,這可是也許求也求不到的助力。正因為他過去同李宗仁素無瓜葛,所以李在蔣面前說的話,有可能比他的老長官馮玉祥、宋哲元等人的話更有影響力,更有作用呢。
他這次答應了李宗仁的邀請,隨同黃建平去見李宗仁。
張自忠跟隨黃建平來到中山陵附近李暫時下榻的一座洋房。
說年歲李宗仁與張自忠相仿,但李宗仁的資歷和地位卻與馮玉祥相當,所以在張自忠眼中,李宗仁和馮玉祥同樣是革命前輩,因而十分敬重。
張自忠隨同黃建平走進客廳,見到李宗仁,便畢恭畢敬地向李宗仁立正行了個軍禮報告道:“報告!待罪職屬張自忠奉召前來,請李長官訓示!”
李宗仁從椅子上站起身來,還了一個禮,伸出手來,要同他握手,含笑道:“藎忱兄,歡迎你大駕光臨。我們是初次相見,可是聞名已久的了,可真是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呀!不必客氣,請坐,請坐!我們坐下慢慢談。”
張自忠仍筆直立正站著:“請長官訓示。”
李宗仁笑道:“藎忱兄,今天我們把軍隊那一套,免了好不好,今天我們還不是上下級的身份見面,你是我請來的客人,最好免去一切俗禮為好?!?/p>
張自忠這才坐下,但卻還是危襟正坐,沉默待訓。
李宗仁誠懇地說:“藎忱兄,我知道你是受委屈了。但是我想中央是明白的,你自己也是明白的。我們更是諒解你?,F(xiàn)在輿論界責備你,我希望你原諒他們。群眾是沒有理智的,他們不知底蘊才罵你,你應該原諒他們的動機是純潔的?!?/p>
“個人冒險來京,戴罪投案,等候中央治罪?!睆堊灾业椭^說。
李宗仁見張自忠情緒仍有些低沉,便鼓勵道:“我希望你不要灰心,將來將功折罪。我準備向委員長進言,讓你回去,繼續(xù)帶你的部隊?!?/p>
張自忠深受感動地感激道:“如蒙李長官緩頰,中央能恕我罪過,讓我戴罪圖功,我當以我的生命報答國家?!?/p>
李宗仁和張自忠這次談得很多,不僅問了他在西北軍的情況,更詳盡地了解了在二十九軍以來,尤其在察哈爾、天津及北平的情況。后來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談及這次會見寫道:“自忠陳述時,他那種燕趙慷慨悲歌之士的忠藎之忱溢于言表?!?/p>
最后,李宗仁對張自忠道:“藎忱兄,你回去盡放寬心等候消息吧,我當在委座面前盡力為你周全,同時我還會拜托其他能在委座那里說得起話的人為你盡言。不管結(jié)果如何,我都會讓你得到回音。那怕一時不成,我會繼續(xù)努力,到達成為止?!?/p>
張自忠除了感激地說謝謝外,還能說什么呢。
送走張自忠后,李宗仁先去找何應欽,向何應欽談了張自忠的情況。其實何應欽也完全清楚,最后托何應欽也對蔣介石那里作些工作。何應欽表示愿意成全。
李宗仁便去見蔣介石,為張自忠剖白。
李宗仁對蔣介石道:“張自忠是一員忠誠的戰(zhàn)將,決不是想當漢奸的人?,F(xiàn)在他的部隊全師在豫,中央應該讓他回去帶他的部隊。聽說有人想瓜分他的部隊,如中央留張不放,他的部隊又不接受瓜分,結(jié)果受激成變,真去當漢奸,那就糟了。我的意思倒不如放他回去,戴罪圖功?!?/p>
蔣介石沉思了一會,說道:“好吧,讓他回去!”立即提起筆來,批了一個條子,同意張自忠回部隊。
由于許許多多人在蔣介石面前為張自忠剖白,宋哲元、馮玉祥、馬彥翀、秦德純、程潛、李宗仁……尤其是程潛的意見,起了重要作用,李宗仁則是起了最最關(guān)鍵的作用。各方的說情,終于打動了蔣介石,幾天后,第一戰(zhàn)區(qū)接蔣介石來電,批準張自忠以中將部附名義暫代五十九軍軍長。
消息傳來,張自忠驚喜萬分,感激涕零。他語氣沉重地說:“蒙各位成全,恩同再造。我張某有生之日,當以熱血生命報答國家,報答長官,報答知遇!”言出至誠,淚水潸然。
這時國民政府許多部門都已從南京撤退,遷到武漢了。
對于張自忠來說,這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轉(zhuǎn)折。正是這個轉(zhuǎn)折給他帶來了展現(xiàn)他作為一個愛國英雄、譜寫壯麗史詩的機會。從此,張自忠開始了他一生中璀燦輝煌、壯懷激烈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