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對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卻充滿著信心,他在《掃蕩報》記者張劍心采訪他時,曾對張劍心道:“我愈戰(zhàn)愈強,日軍愈戰(zhàn)愈弱。這兩句話,經(jīng)過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任何人——我想即使是日本人——也是不能加以否認,也不能不相信了?!覀冞@次抗戰(zhàn),雖然損失了許多土地、人民財產(chǎn),但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我們都具有百戰(zhàn)不撓的‘戰(zhàn)術’。我們都深信最后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鄂北、湘北、粵北的勝利,這便是我們勝利的前奏,也就是日軍‘三戰(zhàn)三北’而最終必潰的預兆?!?/p>
兩年來,張自忠轉(zhuǎn)戰(zhàn)南北,屢克日軍,戰(zhàn)功彪炳,威名遠振,成為一位抗日名將,在鄂北婦孺皆知,民間流傳著不少他的故事和歌謠,歌頌著他的抗日英雄事跡。
七十五
作為愛國將領,張自忠所走過的人生道路,本就多少富有一定傳奇色彩,這就必然會引起新聞媒休的關注,加上他自從重返部隊以后,幾乎每戰(zhàn)皆捷,成了對日本作戰(zhàn)的“常勝將軍”,這在國民黨軍隊高級將領幾乎絕大多數(shù)逢日必敗、普遍害著“恐日癥”的情況下,更顯得卓拔不群,惹人注目,更成為各大報刊記者們追逐的對象。
這一時期,國內(nèi)一些著名記者,如彭子岡、陸詒、張劍心等人,陸續(xù)來到襄河前線采訪張自忠。其中《新華日報》記者陸詒是受周恩來的囑托特地來采訪張自忠將軍的。
張自忠誠懇熱情的接待這些來訪者。
他一度對記者有較大的反感,那是在平津冀察政務委員會時,對他不理解而報導失實所致。如今他對記者的看法已有所改變,他認為通過這些記者的筆,可以向大后方告訴前線將士們抗日的情況 ,可以向廣大民眾宣傳抗日,激發(fā)民眾抗日的激情,促進全民族一致起來抗日,把日寇侵略者從祖國的土地上趕出去。所以他現(xiàn)在不再討厭記者,反而非常歡迎他們來前線采訪。
在交談中,他還和往常一樣,謙遜而質(zhì)樸,從不夸夸其談地敘說自己的戰(zhàn)功和艱辛,而是誠摯、坦率地就一些關系抗戰(zhàn)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換看法。
關于前線面臨的問題,張自忠著重強調(diào)的不是物資給養(yǎng)的匱乏,而是文化食糧的奇缺。他對記者陸詒說:“報紙、刊物對鼓舞前線士氣,作用很大。前線部隊對文化食糧的需要,其迫切程度不下于彈藥和給養(yǎng)。最近敵機在前方散發(fā)汪精衛(wèi)的傳單,敵人對我們加強政治攻勢,但我們對前方供應文化食糧的工作太差,反而不如從前,每個連隊每天還分不到一份報紙”?!芭R沂大戰(zhàn)時,我們還能看到漢口各報和《新華日報》,官兵們看到報紙,了解抗戰(zhàn)形勢,心中明亮,就認為我們的熱血不是白流的。”
“此時我們很關心國內(nèi)外形勢,特別擔心國內(nèi)團結(jié)問題。但是長期看不到后方的報紙和刊物,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特提出呼吁。”
缺醫(yī)少藥,是前方面臨的另一個困難。張自忠對記者們說:“前方現(xiàn)在除了缺藥品外,就是優(yōu)秀的軍醫(yī)太少!我看到印度醫(yī)療隊來華,很興奮。我更希望中國的西醫(yī)們也自告奮勇,到前方為同志們救護,”
談到日貨問題,張自忠告訴記者,在接近前線的后方,日貨到處都是。他憂慮地說:“這是一個比軍事進攻更可怕的嚴重問題,表明我們的國民教育和地方政治機制有欠缺。軍隊方面正在努力執(zhí)行防止日貨的辦法,同時也請記者先生們呼吁進行國民教育和地方政治機制的改革,呼吁民眾起來抵制日貨,要讓他們知道抵制日貨就是支持抗戰(zhàn)?!?/p>
張自忠對記者們說:“弟兄們對家屬相當掛念,尤其家鄉(xiāng)在淪陷區(qū)的人?!彼粲醯溃骸拔覀兣瓮麅?yōu)待抗戰(zhàn)軍人家屬,最好分別輕重緩急,為他們找到工作,使他們生活不成問題,子弟的教育也要完全免費。”
記者彭子岡請他對后方人民講幾句話,張自忠懇切而豪爽地說:“我希望每一個后方的老百姓都要記住現(xiàn)在是全面抗戰(zhàn)。后方重于前方。我們應該振作起來,緊張地參加后方的抗戰(zhàn)工作。沒有后方人民的支持,前方的仗也打不好……更盼望后方人民努力把兵役工作做好。受過教育的中層青年也要自動參加兵役,做一般老百姓的榜樣,同時他們在訓練中就可以給新兵授點政治教育,改良新兵的素質(zhì)?!F(xiàn)在我們的腦子里沒有別的,有的只是怎樣打好仗,這個可不是太簡單的,得大家用力量……。”
抗戰(zhàn)期間,物資短缺,前線給養(yǎng)有時不濟,官兵生活相當艱苦。士兵冬天沒有被子,夜間只能鋪稻草,用一條破軍毯裹身而睡;白天沒有鞋子穿,只能穿草鞋,或打赤腳;糧食不夠,每天只能開兩餐。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高級將領是否清廉,對鼓舞士氣、凝集軍心、嚴肅軍紀、戰(zhàn)勝困難,具有十分特別的重要意義。
三十三集團軍之所以能夠上下齊心,不計甘苦地同日軍展開殊死戰(zhàn)斗,與張自忠的刻苦自律,為人表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他作為一位位列封疆、擁有上將軍銜的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統(tǒng)率的部隊少則數(shù)萬,多則十數(shù)萬,地位比西北軍時高了許多,但他個人的生活,卻仍刻苦儉樸,保持著西北軍的本色。除非重大場合,從不著呢料或嗶嘰制服,也不佩上將軍銜,而是與士兵一樣穿老灰布軍裝,一樣剃著光頭,只有一條武裝帶表明他的軍官身份。平常的飲食也很簡單,同士兵一樣每日兩餐。記者張劍心寫道:“他對于吃是不十分考究的,只要是菜,隨便是青菜、毛豆,幾個模模,一碗小米稀飯,這些便可算他一頓豐盛的午餐,”參謀長張克俠也說:“公如偶有過人享受,輒有不安之感,窺其意殆以為不與人同甘苦,實無以對部下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