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第三章(10)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作者:闞治東


我也沒有看見尉文淵的暈倒,因為當時我最關(guān)心的是當天第一筆買賣是不是由申銀證券公司搶到。前一天晚上,我把申銀證券第一批進場的紅馬甲代表郭純等人叫到辦公室,密授他們利用“價格優(yōu)先,時間優(yōu)先”的原則,爭搶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yè)后的首筆業(yè)務。我再三強調(diào),這是歷史性的一筆業(yè)務,要不惜代價搶到。

“成交了!”場內(nèi)一陣轟動。工作人員宣布上海申銀證券公司以每股35670元的價格買進海通證券拋出的真空電子股票50股,那時電真空股票的面值僅為100元。不少記者涌向6號紅馬甲郭純,讓郭純實實在在地風光了一陣。晚上,我把郭純他們請到公司,破例開了一瓶洋酒以示慶賀。

2008年12月3日,《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追述了當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時的情景:

陽光穿過半透明的穹頂,投射在漢白玉的羅馬立柱上。兩根立柱中間,擺著一面銅鑼。尉文淵被一格一格的陽光籠罩著,他站在有80多年歷史的彈簧地板上,他站在銅鑼面前,奮力一敲——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了!時間是1990年12月19日。

中國股市第一鑼由35歲的尉文淵敲響,其時是上海證交所的第一任總經(jīng)理。敲鑼的時候,他身邊站著劉鴻儒、闞治東、管金生……

上交所開業(yè),我與管金生(右二)、湯仁榮(左二)

文章轉(zhuǎn)述了尉文淵的話,尉文淵認為當年成立上交所的條件還不成熟,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左的思潮、計劃經(jīng)濟的桎梏、高度集權(quán)的管理體制,包括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上交所成立沒一項條件成熟”。但上交所必須成立,因為1990年初,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路線不變,國家提出了開發(fā)開放浦東的戰(zhàn)略。在上海制定的浦東開放一攬子計劃當中,就包含了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計劃。

文章寫到了尉文淵對上交所選址、裝修等工作的回憶。剛開始的內(nèi)部裝修等花費居然是尉文淵借來的,“我向人民銀行借了500萬來籌建上交所,后來上交所收了會員費才還清了這筆錢”。中央財政和上海地方財政在當時都顧不到上交所,因為誰也沒想到這是個劃時代的東西。“交易所就像個野孩子,一開始冒出來自己闖,弄到后來才越弄越大?!?/p>

事實確如尉文淵所說,當時很多人沒想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長速度,也沒想到與國際證券市場接軌的問題,他們的思想停留在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證券交易所上。記得當年我隨同李祥瑞理事長接待來賓,很多境外來賓對上交所的英文名稱存有疑問——國際上證券交易所名稱中都用“stock”一詞,為什么你們用泛指有價證券的“securities”?李理事長回答,我們建設(shè)的是有中國特色的證券交易所,是以國債交易為主的證券交易所。不過私底下,李理事長對我說,這主要是怕用“stock”(股票)一詞在上報審批時會引來麻煩……

上海證券交易所初期交易量最大的是國債,股票占的比例很小。但隨著放開價格,加快新股上市速度等措施,股票交易很快火暴起來。當年證券交易的電子化程度不高,委托買賣都必須到證券營業(yè)部填寫委托單子,由營業(yè)部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報到駐交易所的紅馬甲,再由他們輸入交易所委托系統(tǒng)。一時間,各證券營業(yè)部門前出現(xiàn)為領(lǐng)取一張委托單子排長隊的現(xiàn)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