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農(nóng)歷7月,臺灣各地都要開始敬鬼神活動了,民間傳說,農(nóng)歷7月1日,陰曹地府鬼門大開,所有在陰間受苦受難的鬼魂,都可以回到陽間探望親人四處游蕩。于是在農(nóng)歷7月15這一天,民間要舉行儀式,讓往生的先人和好兄弟們飽餐歡聚;請宗教界人士舉辦各種法事,超度亡靈。好兄弟們享受之后便重返陰間,保佑人間親人大吉大利。這一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祭祀活動在臺灣民間稱作“中元大拜拜”和“普度”,這一天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
2004年我在臺南,看見不少縣市的商家集資在街市中心搭臺請藝人演出,犒勞“好兄弟”,有的地方甚至請來鋼管女郎跳鋼管娛樂“好兄弟”,一時間媒體大嘆滄桑巨變,連敬“好兄弟”的方式也要追求時尚。
除此之外,各媒體的版面也是鬼影幢幢,開始連篇累牘地講述生活中的靈異事件。然而7月里,最隆重也是最具傳統(tǒng)特色的敬鬼神活動還當數(shù)基隆的中元普度花車大巡游。
據(jù)基隆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基隆中元祭起源于1851年咸豐元年,由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柯藍韓、賴、許等姓氏依抽簽次序輪流當值主普,2004年恰逢許姓當值主普,而當時基隆的市長正好是當?shù)厝诵赵S,于是大家預計大巡游活動將十分隆重。
那天清晨,基隆安慶宮龕門大開,讓孤魂幽靈從陰曹地府回到陽間領用甘露法食,聽經(jīng)聞?,都得解脫。而大巡游儀式則選擇在傍晚舉行。
夜幕降臨的時候,鞭炮齊鳴,鑼鼓喧天,中元普度活動開始了。人群以姓氏宗親為單位聚集在色彩繽紛的花車邊,無論男女,都身著中原漢民族服裝,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大巡游隊伍的表演高潮迭起,跟隨大巡游人流移動的游人也連聲喝彩,大巡游活動從一開始就熱鬧非凡。
由于各宗親會的花車隊伍是一邊表演一邊前行,所以,大巡游活動一般要進行到23點左右。我們跟隨大巡游隊伍走過一座石橋來到海邊,各個宗親會的隊伍也相繼來齊。
零點,祭拜活動的第二項開始了,由法師誦經(jīng)召請海上孤魂,然后再“化財”燒冥鈔紙錢,招引海上的好兄弟;在岸邊萬頭攢動的民眾的驚嘆聲中,各宗親會的水燈依序下水,放水燈活動進入高潮。
當?shù)厝烁嬖V我們,水燈首下水后點燃堆在里面的銀紙,隨著潮水漂流出海,招引海上孤魂到陸地接受人間祭拜;民間相信,宗親會的水燈首燒得越旺,子孫的生活就會過得越好;水燈漂得越遠,就代表宗親會來年的運道也更順,因此大家都盡可能地涉水把水燈首往外推,希望水燈首能漂遠一點,為宗親贏得好兆頭。除了放水燈,還有人在海邊放天燈,隨著天燈飛上天的都是人們美好的祝福。
看完大巡游,凌晨3點我們才回到臺北。第二天,從臺灣媒體報道中得知,那些天在基隆德慶安宮、中正公園主普壇都有大普度,各宗親會用各式牲禮、糕餅供奉“好兄弟”享用,大豬公也是大普度的主角。普度活動一直要持續(xù)到7月最后一天結束,而7月15中元節(jié)就是7月祭拜的一個大高潮。
有意思的是,我把那天晚上拍攝的花車巡游活動的照片刻在一張光碟帶回了北京,可就在我想要瀏覽那些照片的時候,碟片上所有的照片都無影無蹤。今天回想起來,我一直還有夢游的感覺,以至于我數(shù)次想要質(zhì)疑那個晚上是否真的去過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