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言三段論
1.或者A或者B。
2.非A。
因此,。
具有上述形式的論證總是有效的。(前提的次序并不重要;因此,形式“非A;或者A,或者B;因此,B”的論證都是選言三段論的例)。
這里依次對選言陳述做些簡單的評述。首先是一些術語:構成選言的陳述稱之為選言支(disjuncts)。例如,論證(62)中前提(1)的選言支是“米開朗基羅畫了根尼卡”和“畢加索畫了根尼卡”。
其次,我們將“或者A或者B”的意思理解為“或者A或者B(或者兩者都有)”。稱之為相容(inclusive)意義上的“或者”。例如,假設一個職業(yè)招聘欄上寫道:“申請者必須有工作經驗或者有該領域的學士學位”。顯然,一個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學士學位的申請者是不能被拒之門外的。
第三,有些學者談到不相容(exclusive)意義上的“或者”時主張:“或者A或者B”有時意味著“或者A或者B(但并非既A又B)”。例如,在評論總統(tǒng)選舉時,有人會說,“或者史密斯或者瓊斯將贏得選舉”,假設了存在都不贏(事實上不能)的情況。然而,爭論的焦點在于,“或者”一詞是否確實存在兩種不同的意義,作為與只是表示A和B不(或不能)都真的情況相對。與其讓這一爭論阻礙我們,還不如讓我們只是假定,語句“或者A或者B”意味著“或者A或者B(或者既A又B)”。
然而,在做出這一假設之后,我們必須立即補充,論證者是自由地來使用語句“或者A或者B(但并非既A又B)”。該語句等值于兩個陳述:“或者A或者B。并非既A又B”。考慮下列論證:
63.或者米拉德·費爾迪摩是美國第13屆總統(tǒng),或者扎卡利·泰勒是美國第13屆總統(tǒng)(但并非二者都是)。米拉德·費爾迪摩是美國第13屆總統(tǒng)。因此,扎卡利·泰勒不是美國第13屆總統(tǒng)。
我們可以將論證(63)的形式表達為“或者A或者B;并非既A又B;A;所以,非B”。該形式是有效的,但要注意它不同于選言三段論。
還需要注意的是,選言三段論不同于下列論證形式:
64.或者希特勒是納粹,或者亨勒是納粹(或者都是)。希特勒是納粹。所以,并非亨勒是納粹。
上述論證的形式可以最好地表達為“或者A或者B(或者兩者都);A;所以,非B”。作為一個歷史事實,(64)的前提是真的,但其結論假,因此該論證形式顯然無效。
那么,下列論證的形式是什么呢?
65.或者布羅格有罪,或者布仁南有罪。并非布羅格有罪。因此,布仁南有罪。
是的,該形式為選言三段論,論證有效。
構造性二難
讓我們來考察一個更“著名的”論證形式。該形式被稱為構造性二難(constructive dilemma),它由條件陳述和選言陳述構成。下面是一個例子:
66. 1.或者唐娜知道她的退稅信息是不精確的,或者她不知道。
2.如果唐娜知道該信息是不精確的,那么她在說謊。
3.如果唐娜不知道該信息是不精確,那么她疏忽了。
因此,4.或者唐娜說謊,或者她疏忽了。
該論證的形式如下:
構造性二難
1.或者A或者B。
2.如果A,那么C。
3.如果B,那么D。
因此,4.或者C或者D。
具有上述形式的論證都是有效的。(構造性二難中,前提的次序并不重要。例如,有時先給出條件前提,然后才是選言前提。)關于罪惡的古老問題可以用構造性二難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