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中有不少篇目直接反映男女情愛及性愛的活動,這樣妙趣橫生的愛情使得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謂圣人們異常害怕,在解讀《詩經(jīng)》時努力向經(jīng)學上靠,卻適得其反。他們不知道愛情有時候也需要激情,在山野間嗶剝?nèi)紵幕鹧?,會成為日常生活里最嬌艷的色彩,想必也會讓那些經(jīng)學家心曠神怡。
不過,他們沒有《召南·野有死麕》中那個稱為“吉士”男子的好運氣。吉士,指英俊的獵人,不過理解為幸運兒更合適些。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猓瑹o使尨也吠!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哪個男子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兩情相悅,愛情的火苗怎樣撲都撲不滅,一個人的好運氣來了,萬水千山都難以抵擋。《野有死麕》中,幸運的人就是這樣:弓剛剛拿出來,箭還沒有搭上來,一頭肥碩的獐子就躺在了他前邊的茅草地上,他走過去隨手在地上拔了一把茅草,將獐子扛在肩上回家去。真是一個好獵手,箭法雖然不知道深淺,但是運氣是最好的。好運當頭,連他自己都感到幸福。
按著情節(jié)的推進,幸運之神并沒有停止對他的幸運恩賜。在他喜笑顏開的歸途中,他遇到了更讓他喜悅的事情--一片矮樹叢的對面,一位窈窕淑女正朝他這邊看來,直盯著他看,不但如此,眼神中還流露出春意,如同今天所說的放電。
“有女情春”,幾千年前的詩人,不知道懷著怎樣的感情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詞語,也許是被少女眼中流露出來的飽滿情感感染,也許是只有春天的盎然氛圍才能襯托出少女的情感,使得“懷春”這個詞語流傳千年。
在古代,“麕”指獐子,比鹿小,沒有角,也是鹿的一種。鹿有一種暗指的意思就是被當作壯陽養(yǎng)生的補品,從這個方向引申過去,“野有死麕”表達的也的確是一種野外偷情的意思。鹿用白茅捆束起來就不是獵人獵取的單純獵物了,而是很像樣子的禮物--在這里,就是獵人向少女表示感情的用品。
有了媒介,接下來就直接了很多:“吉士誘之?!鄙倥緛砭蜐M懷春心,在不遠的地方對著“吉士”表示愛心,現(xiàn)在帥哥主動過來表示自己的意思,這就沒有什么遮攔了,干柴烈火堆放在一起,有一丁點火星就燃燒起來了。幸運的帥哥拉著懷春的女子,不顧一切往樹林深處里鉆。少女內(nèi)心也是亂跳,有種眩暈的感覺,但作為女子,還是要有點矜持與內(nèi)斂,不住地提醒“吉士”:溫柔一點,別弄亂我的頭發(fā)絲巾,輕點輕點,別惹得附近的狗兒亂叫,讓別人看到了多不好
如此生動的情景,那些經(jīng)學家必然受不了,這就是他們聯(lián)合攻擊的原因,不過作為現(xiàn)代人不禁莞爾。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
兩情相悅的世界,該是生命里永遠最動人的畫面?!兑坝兴利帯冯m然艷情,卻不失含蓄的情趣,構(gòu)成美妙的意境。相比之下,后世有些成就的艷情詩則過于香艷,比如與《野有死麕》意境相似的唐代詩人牛嶠的《菩薩蠻》:“玉爐冰簟鴛鴦錦,粉融香汗流山枕。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柳蔭煙漠漠,低鬢蟬釵落。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描寫了偷歡的情節(jié),不過過于直白俗艷,情趣意境與《野有死麕》差遠了。
被孔子稱為“思無邪”的詩三百安排艷情詩出現(xiàn),是怎么回事?也許正是因為它出現(xiàn)在禮教還沒有扼殺人類本性的先秦之初,讓后人一覽當時的激情之事。雖然艷情,卻艷情著男子的青春活力與女子的清純可愛。
人之初,性本善,當時還沒有被套上瑣碎繁多的道德觀念。從當時諸子的思想中已經(jīng)看到世事的紛爭,生存的困擾,倫理思想即將成型,還好從《詩經(jīng)》這本最古老的詩歌總集中放射出了最原始的人性魅力?!笆娑撁撡?,無感我?guī)溬猓瑹o使尨也吠!”只此一句,風流滿紙,本性盡顯,還有什么能夠扼殺兩性相悅時候的快樂,帶著幾分羞澀,這個嬌柔女子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