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究竟是不是劉伶的自喻,看劉伶平時的作為就能知道。他常自詡能遨游天地,大概是喝完酒之后忘乎所以的原因。平時他以酒傍身已經(jīng)是出了名的,沉湎于酒精的刺激曾叫他的老婆擔心至極。《世說新語》里有一則軼聞:一次劉伶喝酒喝到酒精中毒,渾身抽搐,讓妻子快把酒拿來,否則便要一頭撞死。妻子見狀嚎哭一通,把酒統(tǒng)統(tǒng)砸了,聲淚俱下地勸他:"老公,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yǎng)生之道,把它戒了吧!"劉伶眼珠一轉,點頭說:"好,可是靠我自己是戒不了的,你把酒肉拿到神那里祭祀,我對神明發(fā)誓,讓他老人家?guī)臀医淞恕?妻子信以為真,立刻把酒肉放到神臺上。劉伶趁著妻子不在,對神臺上的神明說:"天生我劉伶就是為了喝酒而活,喝一斛酒得用五斗酒來解,注定是與酒脫不了干系,婦人之言您絕對不可以聽信的。"于是拿著酒肉一路小跑找朋友對飲去了。
對于酒完全沒有抗拒力的劉伶,自然酒后就更加毫無約束。他曾因喝酒喝得太多,為了散熱而脫光衣服,大字型躺在自家屋子里。一次客人進屋找他,發(fā)現(xiàn)他什么都沒穿,便諷刺他放縱。劉伶笑嘻嘻地說:"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內是我的衣褲,你們?yōu)槭裁匆@進我的褲襠里?"客人頓時無言,尷尬地離開了。便是這樣一個毫無禮儀的醉鬼,于玩世不恭中顯現(xiàn)了他的靈機。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酒德頌》里的老先生必是劉伶無疑。
劉伶雖然好酒到了放蕩不羈的程度,可是依然很有骨氣?!毒频马灐返牡诙螌懙溃?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由于他的行為乖張,有很多人時常在人前折損他,劉伶并不是不以為然,時常反唇相譏。激動時便跳起來斂袖綰襟,張目怒視,咬牙切齒予以反駁:禮儀法度又算得了什么,真正的是非自有公道人心去判定。
罵夠之后,劉伶仍然繼續(xù)銜杯痛飲,枕著酒槽睡覺,無憂無慮,其樂陶陶。困了便睡,醒了便飲,什么四時寒暑、聲色貨利,都像腳下隨波逐流的"江漢三載浮萍",都如"蜾蠃之與螟蛉",渺小得不值一提。全頌洋洋灑灑,盡是劉伶的不羈的風度。
劉伶同阮籍和嵇康一樣,崇老莊,好玄學,卻更有點任性胡為的調調,因學識不足,限制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并不等于在精神上也受到外物的牽制。他嗜酒,不惜為了酒而不顧德行,干過騙酒騙肉的滑稽事,不過他卻并沒有因此郁郁寡歡,反而聰敏有趣。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鎮(zhèn)上的人吵架,對方生氣地要揍他,劉伶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像我這樣雞肋般的排骨身材,哪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頭。"任誰聽了這話都要哭笑不得,那人怎么可能還有心情揍劉伶。
劉伶在飲酒方面已達到可馭萬物的境界,忘卻生死,忘卻榮辱,他在文才上或可永世不能企及阮、嵇二人,但他的灑然中見可愛,是誰也到不了的境界。他飲酒賦頌,讓中國的酒文化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他本人到底是有酒德還是無酒德實叫人說不清楚。他不顧體統(tǒng),該是無德,可又參透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將世間一切拋諸腦后,無為無我,早已臻至神圣,狀似德行絕佳。
其實,真正的酒德在飲者的心中,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規(guī)定,這不正是酒被賦予逍遙和自由含義的本質所在嗎?像是電影《紅高粱》中,在一片赤黃、黝黑的背景下,如甘泉的酒積漸出來也變得那般清朗明晰,沖刷出最淳樸和真實的鄉(xiāng)土人情。酒德,該是源自人心的沉淪亦或看破吧。
相知未必相容
伯牙與鐘子期相會于林間,因琴樂而結緣,互為知音,是以當鐘子期離開人世的時候,伯牙不惜斷琴永絕音樂,以慰藉朋友的靈魂。古人常以為: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人生一世,能得一知己甚至比得到江山更加快意。而竹林七賢之所以對于友誼更珍視,是因為時逢亂世,能得知心人的機遇并不多。
司馬氏在與曹魏斗爭時,對文人名士所采取的高壓政策令很多人都小心謹慎,甚至連交友都要仔細認清,以免被陷入不義的境地,連怎么死都弄不清楚。所以諸如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等人的相識,完全是因互相介紹,又都志趣相投,彼此的重視程度才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