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疏導勝于防范、關愛勝于孤立(1)

為了生命的尊嚴:有一種愛,讓我們不再陌生 作者:(新加坡)慧汝


漠視生命是社會和諧最大的敵人,社會之所以會和諧與美妙,關鍵在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溝通,在于人與人之間溫情的幫助及無條件的關愛。防范和孤立只會讓人們面對一個更加冷漠和充滿敵意的世界。以敵意應對敵意、以仇恨對待仇恨,還有什么“安全”可言?而因著疏導,因著不放棄的關愛,很多時候不單單能挽回人的生命,甚至能夠使人脫胎換骨,成為社會的祝福。

1救贖的力量遠勝于懲罰

“失意、失敗群體”不是漢語的偉大發(fā)明,而是社會的真實存在。對待這樣一個群體,給予人生價值的支撐、給予生命的信仰和動力才是解決“安全”問題的根本。防范和孤立只會讓他們面對一個更加冷漠和充滿敵意的世界。以敵意應對敵意、以仇恨對待仇恨,還有什么“安全”可言?而因著疏導,因著不放棄的關愛,很多時候不單單能挽回人的生命,甚至能夠使人脫胎換骨,成為社會的祝福。這樣的個案不勝枚舉,在社會上并不少見。臺灣的呂代豪就是其中一個突出的案例。

呂代豪寫了一本書——《收刀入鞘》,講述了他自己從沉淪到救贖的真實經歷。在這本由馬英九傾情作序的自傳里,描述了他傳奇的人生:呂代豪的人生是從負面起步的,從19歲到26歲,全臺灣30座監(jiān)獄,他蹲過14座。但因為一位大學女生的五百多封信,以信仰,包容,溫暖及不放棄的關愛,讓他脫胎換骨,從一個流氓兇犯,曾經亡命江湖的臺灣黑社會殺手,蛻變成為一個正在激勵并祝福無數(shù)人的愛心天使。走向新生的呂代豪,致力于社會服務及公益事業(yè),傳播仁愛,助人向善,足跡遍及世界60多個的國家和地區(qū),榮獲臺灣“杰出青年獎”。呂代豪轉變更生的事跡在海外引起了巨大反響。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CCTV4“緣分”,《南方人物周刊》等知名媒體也紛紛對他的事跡作了專題報道。

美國作家保羅·費里尼在《寬恕就是愛》里寫到,自愛與愛人本是同一,寬恕自己與寬恕他人,是獲得自由的必經之途。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曾經要求過你:當有人打了你耳光,把另一邊的臉頰也轉給他。我的用意無他,是要你向兄弟證明他無法傷害到你。因為,他既然傷害不了你,就不會為自己的攻擊感到內疚;沒有罪惡感從中作祟,他便也無須懲罰自己了。

要你把臉頰轉給別人,并不是要兄弟再次打你,而是借之向他顯示,那里根本就沒有傷,讓他知道,你已明白自己是不可能遭到傷害的,如此,你向他表達了你不愿當受害者的立場,因為在那一刻,你顯示了自己的尊嚴,于是,你也同時肯定了他的尊嚴。

這樣的寬恕,是對自己尊嚴的肯定,無疑也是對他人心靈的救贖。

無獨有偶,在中國大陸也有“心靈救贖”的案例,在鼓舞著人心。2010年1月2日,我在飛機上看到《廈門日報》的一篇報道,題目是“五年寫信千封,收信人不再犯罪”,介紹被評為2009年感動廈門評選候選人之一的廈門第一看守所管教民警王繼成的事跡。

在警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抓一個人,就可能把一個家庭推向社會的對立面?!备鶕?jù)警方統(tǒng)計,確實有大量犯罪分子從監(jiān)守所出來后,又變本加厲的犯罪。王繼成不信邪。五年前他到看守所工作第一次走進冰冷的鐵窗時,他便暗暗下定決心,要破一破這個“魔咒”。

在王繼成看來,“魔咒”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我們只注意到對罪犯的懲罰,而忽略對他們的心靈救贖。一場針對在押人員的“心靈救贖”,在王繼成的警室率先展開,并漸漸延伸到整個看守所。如今,諸如夏天發(fā)綠豆湯,寢室安冰塊,冬天送保暖內衣,加厚被子等提供在押人員的福利,大多都是王繼成的發(fā)明。

“他們也是人,首先要把他們當人看,讓他們覺得人間有真情,社會有溫暖。”王繼成說,所謂的“心靈救贖贖”,其實就是這么簡單。

“魔力”書信收信者沒有再犯罪

王繼成的抽屜珍藏著1000多封信件,每一封信的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每一封信,老王都一定要認真回復,有時候晚上加完班才提筆,一寫就到凌晨?!白钸t不能超過3天寫回信?!崩贤踅o自己定下這樣一條規(guī)矩——“他們一定是非常苦悶,才會想到給我寫信。他們相信我,我就要對他們負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崩贤跽f只要收到回信,發(fā)信人就會感受到尊重與理解,就會覺得還有人關心他們。

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小陳在收到他的回信后,心情頓時舒暢,不僅不再擔心自己的事,還寫信給王繼成,托他開導一個剛剛被判刑的前“室友”。短短五年間,王繼成給曾經管教過的人員回了1000多封信,將“心靈救贖”一直延續(xù)到看守所之外。他的信似乎有一種特殊的魔力——所有收到信的人,沒有一個再犯罪。

改造成功前罪犯成了廠長村長

不僅不再犯罪,王繼成的“筆友”還出了廠長,出了村長。

一個曾經接受過老王管教的在押人員后刑滿釋放后,在翔安開起了酒廠,生意十分紅火。阿海則在老王的鼓勵下當上了村長。如今,阿海正帶領著村民們擴寬村里的水泥路?!巴蹙僬f了,給村民創(chuàng)造幸福,就是對他最好的報答!”阿海說。

在報道的最后有這樣一段話:

“拯救一個人的心靈,遠遠比對一個人進行肉體懲罰來得重要”——這是王繼成始終秉持的信條。從看守所內到看守所外,王繼成始終沒有放棄過“心靈救贖”的努力。他讓罪犯變成了好人,點燃了迷途少年心中的希望之光,用另一種方式——一種能夠更徹底的方式,減少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為平安和諧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標本兼治是防范慘案的根本

慶幸的是,有一部分中國心理學家已經意識到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對于一心求死的殺人犯罪嫌疑人,所有的社會輿論及后果對他們而言,幾乎沒有實際意義,從某種層面上說,甚至震懾作用都極其有限。從公安部于2010年5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出的訊息顯示: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標本兼治才是防范此類事件的根本!媒體在采訪溫家寶總理對于案件的看法時,他同樣表示,處理兒童受襲案要解決的是“深層次的原因”。溫家寶說:

除了采取強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們還要注意解決造成這些問題的一些深層次原因,包括處理一些社會矛盾,化解糾紛,加強基層的調解作用。我想一個和諧,安全的環(huán)境,不僅會給孩子們,而且應該給每一個人!

正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個和諧,安全的環(huán)境,不僅是給孩子們,而且應該是給每一個人”!這不就是對社會每一個個體一視同仁的一顆“仁心”嗎?

反觀前文所提及的毀人自毀者,除了極個別在醫(yī)學上被認定為精神分裂癥,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其余人無不是長期感受不到個體的生命價值,缺乏對價值意義的認同,無法獲得對生命最為重要的真愛關系。正是因為對生命感覺了無生趣,導致最后做出漠視自己漠視他人生命的毀滅性行為,這才是整個問題的關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