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經(jīng)理令人在廠門口懸掛了一塊大匾,上面寫著:“我很重要。”每天當職工們來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這四個字。不管一線職工還是白領(lǐng)階層,都認為領(lǐng)導很重視他們,因此工作也很賣命。這句話調(diào)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幾年后公司迅速崛起,成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所以任何人只要認為自己很重要,那么他就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jīng)營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坐標系里,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膳碌?,他可能會在永遠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成才的道路有千萬條,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來走,最關(guān)鍵的不是向別人看齊,而是能夠?qū)ψ约鹤龀稣_的估價,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泵總€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只看見自己的短處而看不見自己的長處,或者夸大短處而縮小長處,都是自卑的表現(xiàn)。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相比的話,那么任何人都無法自信起來。
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著我們?nèi)拘阉?,而這個巨人就是潛能。上天決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會給我們每個人無窮無盡的機會去充分發(fā)揮特長,只要我們能將潛能發(fā)揮得當,我們也能成為愛因斯坦,也能成為愛迪生。無論別人如何評價我們,無論我們年紀有多大,無論我們面前有多大阻力,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就會有所成就。事實上,世界本來屬于我們,只要抹去身上的浮灰,無限的潛能就會像原子反應(yīng)堆里的原子那樣充分發(fā)揮出來,我們就一定會有所作為,創(chuàng)造奇跡!
多少年來,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在世人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毫不懷疑,進了這樣的學校,等于打開了成功之門,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竟把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稱為失敗者。
在美國耶魯大學300周年校慶時,艾里森應(yīng)邀參加典禮。他當著全體與會者的面說:“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自以為是成功者,其實你們?nèi)际鞘≌?,因為眾多最?yōu)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魯為榮,而且常常堅決地舍棄那種榮耀。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退學;世界第二富豪保爾·艾倫,根本就沒上過大學;世界第四富豪,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魯大學開除;世界第八富豪戴爾,只讀過一年大學;微軟總裁斯蒂夫·鮑爾默在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他與比爾·蓋茨是同學,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為他是讀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戀戀不舍地退學的……”
不過艾里森接著又把話鋒一轉(zhuǎn):“不過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難過,你們還是很有希望的,你們的希望就是,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學習,終于贏得了為我們這些退學者、未讀大學者、被開除者打工的機會?!?/p>
艾里森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的確有些過于狂妄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所列舉的這些人確實都是沒有大學畢業(yè)證,但是卻獲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這是因為他們都是及早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長處,并果斷地去經(jīng)營自己長處的人,所以他們的成功就不足為奇了。
不要把別人都看做陽春白雪,而把自己做是“下里巴人”,對于不同的人生來說,各有各的精彩,生命的本質(zhì)并不是競爭性的,一個人不必把超過別人看得高于一切,只要心懷坦蕩地去完善自我,心情愉快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就一定會擁有一個充實而快樂的人生。
不為名譽和權(quán)力所累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名譽和地位常常被看做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所以追求一定的名聲、地位和榮譽,已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心態(tài)。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有有了名譽和權(quán)力才等于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其實,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成名、成家與否,而在于面對現(xiàn)實,去努力而為之,去盡情享受生命,去細心體驗生活的美好。
人在旅途,功名利祿只是一種身外之物,只要我們努力地前行,真實地面對我們所擁有或?qū)⒁獡碛械囊磺?,你會發(fā)現(xiàn),能滿足一個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人生天地之間,轉(zhuǎn)瞬來去,就像是偶然登臺、倉促下臺的過客一樣。人生既然如此短暫,活在世上就要珍惜人生,不要貪圖權(quán)勢,自釀苦酒。榮譽與權(quán)勢,都是身外之物,也是水流花謝之物,萬萬不可一味去追求它們。如果為了爭名奪利不擇手段,那就無異于害人害己了。這樣的人生有何樂趣?何況,爭名奪利不但不會使你流芳千古,甚至會讓你身敗名裂呢!
焦耳,這個名字我們中學學物理時就很熟悉,人們?yōu)榱思o念他所做的貢獻,將物理學中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從1843年起,焦耳提出“機械能和熱能相互轉(zhuǎn)換,熱只是一種形式”的新觀點,打破了沿襲多年的熱質(zhì)說,促進了科學的進步。他前后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來測定熱功當量,最后得到了熱功當量值。
事實上,與焦耳同時代的邁爾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學家。1848年,當邁爾等人不斷地證明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確性,終于使得這一定律被人們承認的時候,名利欲望的膨脹驅(qū)使焦耳向邁爾發(fā)起了攻擊。焦耳發(fā)表文章批評說,邁爾對于熱功當量的計算是沒有完成的,邁爾只是預(yù)見到了在熱和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數(shù)值比例關(guān)系,但沒有證明這一關(guān)系,首先證明這一關(guān)系的應(yīng)該是他焦耳。隨著焦耳發(fā)起的這場爭論的擴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一哄而上,紛紛對邁爾進行了不負責任的指責。邁爾終于承受不住這一爭論和批評帶來的壓力,特別是焦耳以自己測定熱功當量的精確性來否定邁爾的科學發(fā)現(xiàn)權(quán),使得邁爾陷入有口難辯的痛苦境地。此時,邁爾的兩個孩子也先后因故夭折,內(nèi)外交困中的邁爾先是跳樓自殺未遂,后來得了精神病。
即使是當年的邁爾被逼進了瘋?cè)嗽海裉烊藗內(nèi)匀粚⑺拿峙c焦耳并列在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奠基者的行列。焦耳為爭奪名利而導致的失誤,也為世人所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