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避其鋒芒走為上(1)

破局 作者:莫可


很多時候,或許突然之間你發(fā)現自己已經陷入了對方所設之局當中。這個時候對方已占明顯優(yōu)勢,我方不能戰(zhàn)勝它,你只有三條出路:投降,講和,撤退。

三者相比,投降是徹底失敗,你將永遠沒有他日重新破局的機會。講和也是一半失敗,因為講和肯定是以你自己的巨大犧牲為代價的,不然對方沒有理由和你和。但是暫時的撤退,避開他的鋒芒,這樣做不能算失敗。撤退,可以轉敗為勝。當然,撤退決不是消極逃跑,撤退的目的是避免與敵主力決戰(zhàn)。主動撤退還可以誘敵,調動敵人,制造有利的戰(zhàn)機??傊酝藶檫M。

因此,走為上,指當我陷入對方所設之局當中,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形勢下,采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避開對方的鋒芒,尋找其他的機遇,以退為進。這在謀略中也應是上策。

晉獻公晚年寵愛驪姬,驪姬為了要立自己的兒子奚齊作太子,逼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逼走了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輾轉八國。

當他到楚國時,楚成王預見他有可能回國作國君,因此非常熱情地接待他。在一次宴會上,楚成王問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

重耳回答說:“美女和金銀財寶,大王都有的是;珍貴的鳥羽獸皮和象牙,也是由貴國出產,流散到晉國去的,都只是大王不要的了。我還有什么東西可報答大王呢?”

楚成王笑著說:“話雖如此說,但你總得拿點什么來報答我吧?”

重耳想了想說:“如果托大王的福使我回到晉國,我一定不會忘記大王的恩德,今后如果晉楚兩國交兵,我就先退九十里地讓大王。如果大王仍然不肯罷兵,那我才敢執(zhí)鞭操弓與大王較量?!?/p>

后來重耳果然回國做了晉文公。幾年后,楚國進攻宋國,宋國向晉文公求援。晉文公派兵先打敗了楚國的盟軍曹國和衛(wèi)國,然后準備援救宋國。楚成王命令尹子玉從宋國撤兵,不要與晉軍交戰(zhàn),因為他始終覺得晉文公經過了十九年顛沛流離的鍛煉,非常不簡單??勺佑駞s認為晉軍沒有什么了不起,堅決要求與晉軍對陣。

子玉率軍氣勢洶洶地迎擊晉軍,晉文公要求晉軍后退九十里以讓楚軍,一些軍官們對此不理解,紛紛抱怨。跟隨晉文公一起流亡過的子犯解釋說:“我們從前得到過楚成王的幫助,退避九十里地是對他的報答。如果我們退避后楚軍也撤退了,那不是很好嗎?如果我們退避后楚軍還要繼續(xù)進攻,那就是他們理虧了。那時,我們以逸待勞,后發(fā)制人,勝利必然是屬于我們的?!?/p>

大家這才理解和信服,于是便退軍九十里地。撤退九十里,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著臨黃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敵。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晉文公早已嚴陣以待。晉文公已探知楚國左、中、右三軍,以右軍最薄弱,右軍前頭為陳、蔡士兵,他們本是被脅迫而來,并無斗志。子玉命令左右軍先進,中軍繼之。楚右軍直撲晉軍,晉軍忽然又撤退,陳、蔡軍的將官以為晉軍懼怕,又要逃跑,就緊追不舍。忽然晉軍中殺出一支軍隊,駕車的馬都蒙上老虎皮。陳、蔡軍的戰(zhàn)馬以為是真虎,嚇得亂蹦亂跳,轉頭就跑,騎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軍大敗。晉文公派士兵假扮陳、蔡軍士,向子玉報捷:“右?guī)熞褎?,元帥趕快進兵?!弊佑竦擒囈煌?,晉軍后方煙塵蔽天,他大笑道:“晉軍不堪一擊。”

其實,這是晉軍誘敵之計,他們在馬后綁上樹枝,來往奔跑,故意弄得煙塵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軍并力前進。晉軍左軍故意打著帥旗,往后撤退。楚左軍又陷于晉國伏擊圈,又遭殲滅。等子玉率中軍趕到,晉軍三軍合力,已把子玉團團圍住。子玉這才發(fā)現,右軍、左軍都已被殲,自己已陷重圍,急令突圍。雖然他在猛將成大心的護衛(wèi)下,逃得性命,但部隊傷亡慘重,只得悻悻回國。

這個故事中晉文公的幾次撤退,都不是消極逃跑,而是主動退卻,尋找或制造戰(zhàn)機。所以,“走”,是上策。走,不僅僅避開了對方氣勢洶洶的鋒芒,更把對方引入自己的包圍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