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中國的“外洋”
1983年我到檀香山參加東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學召開的“華語現(xiàn)代化會議”(全稱:華語社區(qū)語文現(xiàn)代化和語言計劃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6日至11日)。東西方中心順便邀請我參加另一個“太平洋國家語言和文化學術研討會”(9月1日至3日)。這個會議使我了解到太平洋上新獨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的特點,以及他們的奇風異俗,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變化。在我心中,他們跟中國離得很遠,參加會議以后距離頓時縮短了。
太平洋很大,占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有一萬個島嶼,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幾內(nèi)亞島,和三大島群:波利尼西亞(多島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小島群島)和美拉尼西亞(黑人群島),各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這里也是多種語言正在消亡的地區(qū)。在航空時代,一些太平洋島嶼成了旅游勝地。英語是太平洋的共同語。
地球是個水球,海洋中有陸地,不是陸地中有海洋。誰能了解和利用海洋,誰就是地球的主人。西方國家爭奪太平洋已經(jīng)幾百年了。中國只顧“四海之內(nèi)”,不顧“四海之外”。在中國人的眼光中,太平洋是“外洋”。
美國在夏威夷辦了兩所學院,專門培養(yǎng)太平洋上新獨立國家的青年。一些原始島嶼已經(jīng)現(xiàn)代化,短期內(nèi)跨越了一萬年的文化時差。太平洋上新獨立國家都是我們的近鄰,不是遠不可及的遠方??墒牵粌H我們認為他們離我們很遠,他們也認為我們離他們很遠。
太平洋過于遼闊,島嶼多而小,相隔距離遠,即使有了輪船仍舊是交通不方便的。非洲原始,由于歷史原因。太平洋原始,由于地理原因。英國早期把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自由”監(jiān)獄,由大地看守罪犯。航空時代,特別是“二戰(zhàn)”之后,“大洋洲”內(nèi)部往來才變得方便起來。
1946年我從上海到舊金山是坐輪船去的。當時中美之間只有軍用飛行,還沒有民用航空。我在太平洋上航行十四天,算是速度很快的了。有趣的是,過子午線后要重復一天,前一天是我的生日,后一天又是我的生日,我接連過了兩個生日。我覺得太平洋很可愛。我忽然明白,太平洋不是“外洋”,而是“公?!?。在“公海”上,中國應當開展自己的活動。
在太平洋上坐輪船航行,看海闊天空、波濤洶涌,這樣的壯觀景象有助于開拓我們的胸襟。民用航空開通以后,飛行速度一年年加快,中美之間可以朝發(fā)而夕至。人們飛越北極,幾乎忘記了下面還有一個浩瀚的太平洋。地球縮小了,我們的胸襟不應當跟著縮小。不能用航海的景觀來開拓胸襟,可以用航空的知識來開拓胸襟。
太平洋:美國的“內(nèi)?!?/p>
“二戰(zhàn)”之前,太平洋由日美兩國分庭抗禮?!岸?zhàn)”之后,日本解除武裝,軍費限于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百分之一。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駐扎在日本橫須賀軍港。日本成了美國控制太平洋的根據(jù)地。太平洋成為美國一國的“內(nèi)海”。
“一戰(zhàn)”期間,日本奪取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多處島嶼;“二戰(zhàn)”期間,日本又奪取其他有戰(zhàn)略意義的島嶼,例如:帕勞群島、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等。美國反攻,日本退出,原來日本托管的島嶼改由美國托管。日美的太平洋戰(zhàn)爭非常劇烈。至今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等地,旅游者可以看到沉在海中的許多兵艦和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