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隱身在記者里面的作家(1)

犯罪一線 作者:(美)邁克爾·康奈利


邁克爾·康奈利是個記者。一個好記者。跟小報記者不一樣,那些小報記者就像低級小說作家那樣,無所不用其極地扭曲新聞中的元素,編造出老生常談的故事,煽動讀者的感情,絲毫沒有超越小報一貫的伎倆。他也不是所謂調(diào)查記者,這個現(xiàn)代名詞指一些從研究生畢業(yè)、擅長改寫新聞通稿的人,他們一旦獲得采訪名流的機會,就被稱為調(diào)查記者。他是個記者,最準確意義上的記者。他會收集信息,洞察埋藏在事實底下的故事,他也會梳理對這些人的印象并明了這些人是如何影響事件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還會把這些都寫在紙上,讓讀者也做和他同樣的事情。

當我開始做記者時,我得認真研究《合眾國際社》新聞寫作規(guī)范手冊。這本書上說的一切,如組織新聞故事及著名的5W元素(誰、什么事、何時、何地、為什么)全都呈現(xiàn)在康奈利的故事里,清晰地、簡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他精心組織故事,確保讀者看到他所看到的東西,這也是記者應(yīng)該做的,遠超過了杰克·韋伯說的“只要事實,女士”。清晰講述故事的能力顯示了康奈利作為記者的兩大強項:理解力和認同感。

就理解力而言,我指是觀察、聆聽和理解的能力。這包括好記者能夠擁有的最佳技能,閱人的能力。除非你能看到好故事的出處,否則你不可能直接看到一個好故事。在我們周圍,很多時候記者從研究生院畢業(yè)就直接到封閉的編輯部,受重重保安關(guān)卡的保護,與他們本該去報道的采訪對象的真實生活隔絕開來。他們生活在社會關(guān)系簡單的世界里,沖突只會在一個很窄的范圍發(fā)生,他們采寫的人物只適合作為出版素材而存在。

這卻不是警察生活的世界。也不是那些街頭混混的世界。

警察知道悲劇源于期望與現(xiàn)實的差距。他們知道受害者的真實生活,以及他們知道犯人播撒下的罪惡種子的真正影響。他們逃脫不了案件的困擾,他們不能放下案子然后回家蒙頭大睡。

本作品集中最重要的故事是《兇鈴》,它也與康奈利的小說有關(guān)。為采訪這個故事,他花了一周時間與勞德代爾兇殺組成員一起隨時候命??的卫f,他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已經(jīng)全部寫成了小說,若你仔細讀這本書的話,你會知道它有多真實。里面不僅僅刻畫犯罪和調(diào)查工作的細節(jié),康奈利還吸收了警察的心理狀態(tài)并深入其中。他們的疲倦變得可以觸摸。當康奈利講述破案的難處時,你會感受到調(diào)查人員的感情波動以及他們視為常事的失望情緒。對于我來說,這是我們了解哈里·博斯的起點,也是了解博斯故事為何有著充滿疲倦感的開端。

認同感不是把自己變?yōu)樗?,這兩者有著重大的區(qū)別??的卫嬖V我們,正如博斯一樣,他會在警察喪禮上收集彈殼,把它們放在一個罐子里。他跟警察一起出勤,一起檢查案發(fā)現(xiàn)場和尸體,可是他并不是警察。他是個記者,他與采訪對象保持應(yīng)有的距離,這讓他可以看到一幅更廣闊的眾生相。

在關(guān)于洛杉磯警察局國外檢控組工作的那篇報道中,有個出色卻輕描淡寫的瞬間。這個故事講述洛杉磯警察局國外檢控組追蹤在美國犯案后潛逃回墨西哥的墨西哥罪犯??的卫敿氈v述美國與墨西哥法律制度的差異,這種差異讓公民自由分子斷言,該檢控組追蹤的罪犯在墨西哥或許享受不到他們在美國受審的同等權(quán)利。他這樣寫道:“羅斯和同事認為,躲避洛杉磯檢控的逃犯要接受他藏身地的法律制度?!阋坏┨优芫鸵惺苡纱硕鴣淼娘L(fēng)險?!獊喺f?!?/p>

我敢打賭這句話不僅僅讓我的嘴角泛起歪笑,可這是不言而喻的,效果要歸功于一個板著臉報道事實的記者:你從中了解到了警察看世界的眼光,尤其理解了他們?nèi)绾蚊鎸μ煺娑埔獾呐u。

康奈利的認同感還延伸至警察以外,推及罪惡的受害者甚至到罪犯身上。在懷爾德,一個逃竄全國殺人的佛羅里達連環(huán)殺手的故事中,一位受害人一年后仍下落不明,家人非常難過的故事會縈繞在你心頭?!啊覀冞€沒有越過那個油站?!晃慌旱膵寢屩貜?fù)道,她是指她女兒最后出現(xiàn)的地方?!痹~語重復(fù)使用,更能感動讀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