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間,他們簽訂了600多份各式各樣的合同,涉及80多家單位的500多項工程。
在2001年,梁袁帶領早期進駐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了實現(xiàn)劉誼“新創(chuàng)精高”的指示,實現(xiàn)切實提高工期的目標,用了五天外出調研礦井建設、施工和科研單位力量。五天,看似很短,梁袁等人卻跑了14個單位,從淮南先到江蘇,又北上山東、河北,然后南下河南再經安徽的淮北、宿縣回到劉莊,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還簽訂了一系列合同。而梁袁等人有時候都顧不得吃飯,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
在2002年,為了給劉莊上馬最新最尖端的技術,劉誼親自帶著梁袁到德國考察。期間,劉誼和德方簽訂了包括購買機械和轉讓技術等一系列合同,奠定了劉莊要走自動化道路的基礎。同樣,這次德國之旅讓梁袁也與前來劉莊安裝調試機械的德國工程師交上了朋友。德國工程師的敬業(yè),讓梁袁體會到了“人和”不僅只在國內適用,也具備某種國際主義色彩。
五年間,600份合同的簽訂,意味著劉莊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已經全部具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劉莊第一刀
2006年4月19日,劉莊上了CCTV的《新聞聯(lián)播》,題目是“中國第一個數(shù)字化煤礦”。
劉莊還沒有正式產煤,就上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何以成為輿論如此關注的焦點?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擬做一個有關國家投資的節(jié)目。認為新集是國家投資的重點項目,而且很有特色。央視的兩位記者千里迢迢來到了新集。確切地說,他們要采訪的不是新集,而是劉莊礦區(qū)。郝勁松回憶,兩位記者敬業(yè)而且內行。他們來之后,走訪了很多工人,對劉莊礦區(qū)的上上下下進行采訪。
記者們對劉莊礦區(qū)的自動化非常感興趣,一位女記者認真地問梁袁:“全球科技進步的情況下,信息化、自動化都普及了,那么劉莊的特色在哪里?論規(guī)模,劉莊的規(guī)??隙ú皇侨珖畲蟮?;論信息化,山東兗州礦務局的許多煤礦早已經實現(xiàn)了信息化;論自動化,山西的礦井也早實現(xiàn)了,而且山西的自動化不僅能定位礦井,還能通過模擬信號把一切標準都規(guī)劃出來。那么,劉莊的特點在哪里?”
梁袁驚訝于這位記者對煤礦行業(yè)如此專業(yè),但是梁袁對劉莊太熟悉了。他回答說:“山西的信號是模擬信號,而劉莊是真正的數(shù)字信號,而且數(shù)字化程度非常高。就此項技術而言,劉莊絕對是國內最先進的?!?/p>
正是這個緣故,才有了4月19日CCTV《新聞聯(lián)播》的報道。
報道吸引了中國許多研究相關技術的專家以及同行業(yè)的工程人員來到劉莊。劉誼了解,他們既是來考察,更是來“打探”,因為很多人都不相信劉莊是真正的數(shù)字礦井,紛紛來看個究竟――是炒作還是事實。
對待質疑的眼光,要用真實來回答;對待《新聞聯(lián)播》的報道,更要用真實來展現(xiàn)。
2006年10月15日深夜,距離地面800米深的井下,技術工人正在調試劉誼、梁袁等人從德國帶回來的采煤機。從地面到井下,只需要坐4分鐘的電梯。如果不是這些機器的存在,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條地鐵。
2004年,劉誼考察德國。他發(fā)現(xiàn),德國的礦井,只需要在地面上用鼠標點擊設備系統(tǒng),工作面就能夠運轉。此時,他便想劉莊礦區(qū)能不能也建成一個“鼠標化礦井”?2005年,劉莊終于建立了一個綜合的自動化監(jiān)控平臺,通過這種平臺,能夠對地面和井下的信息進行采集,能夠做到井下的很多系統(tǒng)沒有人值守,僅僅靠巡檢工人的監(jiān)督就能正常運轉。這也就是今日到劉莊下井之后,“只見煤出不見人”的驚嘆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