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管你活多久,最后不還是難逃一死嗎?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還要強顏歡笑地活著,直到死亡的來臨呢?”川口不解地問道。因為死亡是不可預測的。也就是說,就算我們知道自己早晚會死,但卻不知道究竟什么時候會死。有的人超過了平均死亡年齡幾十年還依舊精神矍鑠。所以說一個人的壽命是無法預測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夠完全忘記死亡的恐懼,樂觀地活著。因為無法預測,所以也不必整天想這個問題。
可是,也有一種情況會消除這種關于死亡的不可預測性。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癌癥晚期患者一樣。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醫(yī)生突然告訴你 “你的生命還剩下3個月”,你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在那一瞬間,能夠消除你對死亡恐懼的不可預測性完全消失,在隨后的日子里,你都將陷入不安與恐懼的深淵之中??謶趾蛻嵟瓡敛涣羟榈叵蚰阋u來,很快將你打垮,于是你不得不絕望地接受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著名的心理學專家伊麗莎白· 庫布勒羅絲將人類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分為以下五種階段:否認→憤怒→彷徨→沮喪→接受,這是一個人對死亡從拒絕到接受的整個過程的理論模型。也就是說,最后的 “接受”,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絕望的抗爭之后所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墒羌幢闳绱耍祟惾匀粨碛兴劳鲋白詈蟮囊欢螘r間。那么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應該如何來度過這段最后的寶貴時光呢?
“這么說的話,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叫做 《遺愿清單》(The Bucket List)的電影,非常不錯。主人公們被告知只剩下 個月的生命,但他們并沒有消極地去等待死亡,而是將自己全部想做的事都寫在一張清單上。在余下的幾個月里面,他們度過了人生中最充實的一段時間,最終毫無遺憾地死去?!睈劭措娪暗钠教锢^續(xù)說道:“還有一部作品值得一提。故事的內(nèi)容設定基本相同,名字叫做 《沒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講述的是一個罹患癌癥的母親,將自己在死之前要做的事情都記在一張紙上,然后將其逐一實現(xiàn)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所以故事的主題非常嚴肅,不過她最終還是完成了所有的心愿,最終坦然地面對死亡?!币恢v到電影的東西,平田便有些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