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田廣勝將所謂擔(dān)保的證據(jù)拿出來,朱鎮(zhèn)岳一看,原來是一封信。這信是雪門和尚寫給田廣勝的,信中的語意很簡單,只說某月某日捻軍破西安,府尹朱公夫婦同時殉難。現(xiàn)已由雪門和尚自己備棺盛殮,即日動身運回常德原籍。信尾托田廣勝設(shè)法勸阻朱鎮(zhèn)岳,勿再去陜西。朱鎮(zhèn)岳只看了府尹朱公夫婦同時殉難這幾句,已呼天搶地的痛哭起來。沒哭一會,便倒地昏過去了。
田廣勝、魏壯猷都忙著灌救,半晌醒轉(zhuǎn)來,仍哭著責(zé)備田廣勝道:"師伯既得了這信,怎的不于見面的時候給我看?好教我奔喪前去。隱瞞三四日,倒忍心和我議婚事,使我成為萬世的罪人,是甚么道理?"田廣勝連忙認(rèn)罪道:"這是我對不起賢侄。不過雪門師傅的信上說了,即日動身運柩回常德原籍,怎好教賢侄去奔喪呢?在我瞞三四日不說,固是全因私情,沒有道理。只是在賢侄遲三四日知道,并不得謂之不孝。賢侄得原諒我,若在見面的時候?qū)⑦@信給賢侄看了,則三年之內(nèi),不能向賢侄提議婚的話。我剛才已曾對賢侄說過了,我于今已是七十八歲的人了,正如風(fēng)前之燭,瓦上之霜,得挨一日算一日。三年之后,只怕葬我的棺木都已朽了。因此情愿擔(dān)著這點不是,逼著賢侄承諾我的話,以了我這樁唯一的心事。"朱鎮(zhèn)岳見田廣勝這們說,自覺方才責(zé)備的話,說的太重,即翻身向田廣勝叩頭,泣道:"師傅信中雖說已動身運柩回籍,然小侄仍得迎上前去,以便扶著先父母的靈柩同行。"田廣勝拉起朱鎮(zhèn)岳說道:"賢侄用不著去,我已派人迎上去了。大約不出一二日,便能將靈柩運上這里來。"朱鎮(zhèn)岳問道:"運到這里來做甚么呢?"田廣勝道:"我估料長毛的氣焰,還得好幾年才能消滅,就是常德,也非安樂之土。賢侄這番又運回這些金銀,更是惹禍的東西。我看這山里還好,已打發(fā)兩個小女去烏鴉山,迎接令祖母到這里來,免得年老人擔(dān)驚受怕。尊大人的靈柩,暫時安厝在這山里,等到世局平靜了,再運回原籍。雪門師傅來了之后,我還要和他商量,盡我們的力量,下山去做幾樁事業(yè)。"朱鎮(zhèn)岳見田廣勝這們布置,只得依從。過不了幾日,果然朱沛然夫婦的靈柩,和朱鎮(zhèn)岳的祖母都到了。大家在這山里,整整的住了八年,清兵破了南京之后,朱鎮(zhèn)岳夫婦才回烏鴉山祖屋。朱鎮(zhèn)岳的祖母和田廣勝,都死在這山上。這八年當(dāng)中,田廣勝、雪門和尚以及朱鎮(zhèn)岳夫婦、魏壯猷夫婦,都曾下山做過許多救苦救難的事。因田廣勝和朱鎮(zhèn)岳都挾了一種報仇的念頭,暗中替清軍出了不少的力。但是這些事,不在本書應(yīng)寫之列,都不去寫他,不過寫到這里來了,卻不能不連帶把魏壯猷的履歷,略為交代一番,使看官們知道這部書中的重要人物清虛觀笑道人的來歷。
魏壯猷自從田廣勝死后,不久他夫人紅紅也死了。他和紅紅伉儷的情分,本十分濃厚,紅紅一死,他悲痛到了極點。這時南京已破,清室中興,各省粉飾太平。人民在幾年前因兵荒離亂的,至此都漸漸的各回故土了。魏壯猷早已沒有父母,跟著田廣勝長大的,此時無家可歸。只得借著游山攬勝,消遣他胸中悼亡之痛。
田廣勝在日,手中積下來的資財很不少,約莫有二三十萬。他兩個兒子,一個死了,一個因和朱鎮(zhèn)岳負(fù)氣,出走得不知去向。臨死只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婿在跟前。這多的遺產(chǎn),當(dāng)然分給朱鎮(zhèn)岳、魏壯猷兩人。魏壯猷得了這一部分財產(chǎn),獨自一個人用度,手頭自然很闊。游蹤所到之處,當(dāng)?shù)氐目N紳先生以及富商大賈,無不傾誠結(jié)納。只是他對人從不肯露出自己的本相來,一般人見他生得風(fēng)度翩翩,溫文爾雅,都以為他是一個宦家公子,誰知道他是一個劍俠呢?
有一次,魏壯猷游到了四川重慶,住在重慶一個最大最有名的高升客棧里。這客32棧房屋的構(gòu)造,是五開間三進。樓上地下,共有三四十間房子。有錢的旅客,到重慶多是在這客棧下榻。魏壯猷到的時候,歡喜第三進房屋又寬敞又雅潔,只可惜已有三間被人占住了,僅余下一間廂房。中間客廳,是不能住人的。魏壯猷單身一個人,本來有一間廂房住著便得了。但是他因好交游,無論到甚么地方,總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這一間廂房,因此不夠居住。當(dāng)下便和客棧賬房商量,要騰出這三間房子來,給他一人居住。房錢多少,絕不計較。賬房看魏壯猷的行李很多,很透著豪富的氣概,以為是極闊的候補官兒,來這里運動差缺的??峙洛e過了這個好主顧,連忙答應(yīng)了魏壯猷,向那三個旅客要求移房。費了許多唇舌,才將三間房子騰了出來,給魏壯猷一個人住了。
魏壯猷照例結(jié)交當(dāng)?shù)厥考?,終日賓朋燕集,弄得五開間的房子都座無隙地。一時魏公子在重慶的聲名,幾于沒人不知道。他這回來四川游歷,身邊帶了千多兩黃金,原不愁不夠使費。金銀在他這種有本領(lǐng)的人手里,不問到甚么地方,難道還有人能劫奪了去嗎?只是事竟出人意外,這日魏壯猷因須付一筆賬,開箱打算取一百兩黃金出來兌換。足足的一千兩黃金,哪里還有一兩呢?只剩了一塊包裹的包袱,不曾失掉。魏壯猷不由得大吃一驚。暗想:這事真奇怪,這一疊八口皮箱,金葉放在第六口皮箱之內(nèi),要開這箱,非將上面五口搬開不可,五口皮箱內(nèi)盡是衣服,每口的分量很不輕,要搬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每口皮箱都上了鎖,貼了封條,鎖和封條絲毫未動,這金葉從哪里取出去的呢?這一進房屋,除了我,沒旁人居住,我在家的時候,固然沒人敢動手偷我的東西,便是我每次出外,多在白天,門窗都從外面鎖了,鑰匙在我自己身上,若曾有人動過鎖,我回來開鎖的時候,豈有個不知道的?魏壯猷心里一面思量,一面將這七口皮箱次第開看,都一些兒沒有動過的痕跡。唯有第四口箱中的一塊一百五十兩重的金磚,也宣告失蹤了,不覺失聲叫著哎呀道:"這就是奇怪了。這塊金磚,因是紅紅留下來的紀(jì)念物,多久不曾開看,連我自己都忘記了,不知放在哪口皮箱里。方才若不是看見這個裝金磚的盒兒,在衣服底下壓著,我說不定一時還想不起被人盜去了呢。如果盜這金子的人,是將八口皮箱都打開來,一口一口的搜索,則不但箱外的鎖和封條應(yīng)該現(xiàn)些移動過的痕跡,便是箱內(nèi)的衣服,也應(yīng)該翻得七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