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海底撈你學(xué)不會 作者:黃鐵鷹


 

我寫海底撈

2009年,海底撈的案例在《哈佛商業(yè)評論》中文版上發(fā)表后,幾個出版社相繼約我寫一本海底撈的書。可是我對寫海底撈的書實在沒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絕了。

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國企業(yè)家》特刊部主任邊杰,帶著《中國企業(yè)家》執(zhí)行總編輯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

我動心了,給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打電話,要寫這本書。

張勇很猶豫,他說:“海底撈現(xiàn)在已經(jīng)名聲在外。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再出一本書,怕吹過了。”

我說:“你再想想,我過些天給你電話?!?/p>

第二次電話,張勇同意了,但他提出三個條件。他說:“黃老師,第一,要寫就寫一個真的海底撈。要把海底撈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問題與困惑都展現(xiàn)出來;只要是真實的,我不介意。第二,寫海底撈的書,我可不給你錢。第三,你寫完了,我不審稿。”

我說:“好?!?/p>

于是,《中國企業(yè)家》給我派出大記者孫雅男小姐,一路陪我訪談,幫我整理資料。8個月后,這本書交給了中信出版社。

這本書真難寫。

張勇不僅把海底撈向我全面敞開,讓我采訪了海底撈的所有高管,還讓我進入了他的家庭和他的過去;再加上他那一句“我不審稿”,就更讓我的筆格外糾結(jié)。寫這本書,我領(lǐng)教到被人充分信任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太沉重。其實,這就是張勇管人的方法,我著實地被他“管”了一次。

這本書完稿后,我開始嘀咕:是不是讓張勇看看?萬一我有什么地方寫得失實或不對,給張勇和海底撈造成不好的影響怎么辦?后來,我忍住了。原因是:這是我的書,是我看海底撈的視角。世界是個萬花筒,海底撈也是一個萬花筒,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圖案就不應(yīng)該相同。

因此,本書如果對張勇或書中所有我提名或未提名的人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在此事先道歉。

寫這本書的第二個難點是技術(shù)上的,按什么形式寫?按小說寫,寫了三萬字,就寫不下去了。按報告文學(xué)寫,開個頭也卡住了。從企業(yè)管理研究的角度寫,還是不行。折騰三個月,真難受!最后是對寫作一竅不通的老媽,一句話讓我定下了神。我?guī)?9歲的媽媽去吃海底撈。老太太吃完后,出門說了一句,“這些農(nóng)村的孩子真讓人感動!”

對,就把海底撈這些讓我感動的事情寫出來,管他什么文體!于是,就有了這本62篇短文組成的四不像。

這本書面市,我首先要感謝張勇。他讓我進入了他的世界,并讓我肆無忌憚地探索!

感謝張勇的母親孫佳素,張勇的太太舒萍,這兩位對張勇最重要的女人都向我敞開了她們的心扉。

感謝張勇兒時的鄰居詹榮祥婆婆一家,他們讓我對張勇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感謝張勇年輕時代的死黨和同學(xué)——同他一起創(chuàng)建海底撈的施永紅,他的坦誠、大度和忍讓,讓我感動。

感謝張勇年輕時代的死黨和同學(xué)——至今在海底撈當采購大主管的楊濱,他讓我這個55歲的,自以為知道人是怎么回事的人,對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感謝楊小麗這位四川女人——海底撈的唯一副總經(jīng)理,她的故事讓我太太哭了三次。

感謝袁華強,海底撈北京大區(qū)的總經(jīng)理,是他讓我開始產(chǎn)生研究海底撈的興趣。

感謝海底撈的財務(wù)總監(jiān)茍軼群,這家農(nóng)民工為主體的企業(yè)中最高學(xué)歷的知識分子,他的思維和邏輯讓我新鮮。

感謝海底撈工程主管陳勇、小區(qū)經(jīng)理謝英和林憶,還有店長謝張華和朱銀花等等,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讓我對海底撈不斷產(chǎn)生新的認識

我還要感謝所有在餐桌上為我提供服務(wù)的海底撈服務(wù)員,每次吃飯,我的問題都會讓他們煩不勝煩。

另外,我在書中引用了很多海底撈公司內(nèi)刊上刊登的故事,在此我向這些故事的撰寫人和提供者表示深深的感謝。

我還要感謝北京大學(xué)光華管理學(xué)院和過去9年聽過我課的學(xué)生們,他們不僅給我提供了一個講臺,而且逼著我把中國商場實戰(zhàn)案例課講好。為了尋找更好的案例素材,我盯上了海底撈。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我要感謝我太太,她對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把了第一道關(guān)。如果哪篇文章沒有讓她感動,我就要重新琢磨;如果讓她哭了,我就放心了。

第一次融資

混了個技校畢業(yè)的張勇,被分配到他爸爸當廚師的四川國營拖拉機廠??墒沁@個學(xué)電焊的技校畢業(yè)生,連最基本的電焊工作都不會干,成了車間游手好閑的“刺頭”。好在這個刺頭并不惹是生非,只不過早來晚走和經(jīng)常曠工罷了。

然而游手好閑,兼愛讀書看報的張勇沒有閑著,他時刻關(guān)注著周圍和新聞里的國家大事和商業(yè)信息。

1990年他家住的大雜院里,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第一批富人——個體戶。詹婆婆家就在張勇家隔壁,她丈夫有一手祖?zhèn)髯鲅Z的手藝,詹婆婆一家做起了熏鵝生意。大雜院里充斥著熏鵝的飄香和洗鵝的惡臭。張勇不僅經(jīng)??梢云穱L那些賣剩下的熏鵝美味,更被熏鵝生意為這家鄰居帶來的生活變化感到驚奇。詹婆婆家很快成為當時簡陽少有的萬元戶,而此時張勇每月的工資僅90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張勇看到了希望。

做什么生意?賣熏鵝顯然不是張勇所向往的,因為太沒有技術(shù)含量。滿腹經(jīng)綸的張勇豈能看得上飲食業(yè)!于是,張勇開始四處尋找生意機會。終于,他捕捉到第一個商機,他去成都的時候,看到很多人玩一種“壓大小”的撲克機游戲??吹揭淮蠖讶藝慌_機器,爭先恐后往上壓錢,張勇眼睛亮了,就做這個生意!買一臺,放到簡陽,每天的錢就會花花進來。可是去哪里買撲克機呢?那可是賭博用具,不會公開銷售的。

張勇發(fā)揮了他的強項——看報紙,從報紙上找信息。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在《參考消息》報的接縫處,發(fā)現(xiàn)了撲克機的廣告。于是,他在成都走街串巷,明察暗訪找到了一個非法賣撲克機的人。

那是一個一頭長發(fā),野鶴仙游的福建人。他對這個21歲來自簡陽的小伙子充滿好奇,因為買這種撲克機的人幾乎都是道中人,而且都要經(jīng)過熟人介紹。

張勇問:“多少錢?”

福建人說:“要6 000?!?/p>

張勇倒吸一口冷氣,說:“沒想到這么貴!”

其實跟同齡人比,張勇在當時是有錢人。因為張勇知道任何生意都要本錢,從他上班第一個月起,工資每月全數(shù)交給母親攢著。一般年輕人上班賺錢了,總要買點新衣服,可是一心想做大事的張勇,上班后,居然還穿帶補丁的褲子,這在當時的確有些寒酸和與眾不同。張勇工作兩年攢了整整2 000元。這在當時不是一筆小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