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學》是隋朝大儒文中子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經(jīng)典力作,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極有價值的一部珍貴經(jīng)典,它在中國流傳了千余年,卻鮮為人知,其文筆優(yōu)美,意境深遠,將傳統(tǒng)文化中關(guān)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內(nèi),極具實用價值,堪稱一部奇書。雖然史書中關(guān)于作者文中子的文字介紹并不是很多,但是提起他的門下弟子可以說無人不曉,唐太宗時的一批開國元勛——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等文臣武將都是他的得意門生,從這方面來說,文中子的思想對于唐代文化乃至后世文化的繁榮是功不可沒的。
其著作《止學》稱得上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guān)于勝敗榮辱的古代絕學。所謂的“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搖,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僨事,在紛雜、妖嬈的塵世中,求得一顆安定從容之心;所謂“知止”就是不僅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要做什么,更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什么地方該停下來。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停下來,干什么?
停下來,由“止”找到“定”,定下來,或端坐、或盤腿、或半臥,一切順應(yīng)自然,這樣就會定。
定后會感到從未有過的安靜,一切都遠離,甚至天籟、甚至原本心靈的狂躁、靈魂的疲憊、身體的倦怠完全消失彌散。這是一種“知止”后的境界,發(fā)自內(nèi)心,行于一念。
不要小瞧了一個“止”字,一個“止”字關(guān)乎著每個人的勝敗榮辱。我國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兩千多年前就揭示了“止”字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他說:“知止,則日進無疆,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長生久視之道?!?/p>
的確如此!對于經(jīng)商者來說,一個“止”字決定了其輸與贏;對于從政者來說,一個“止”字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一個“止”字決定了他的成功與失敗。“止”之奧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