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時的情景陳光標至今記憶猶新:每天清晨他一早就起床騎著自行車去“進貨”,當時賣的是五河產(chǎn)淮河牌冰棒,要直接到廠家進貨,陳光標每天要騎車走上一百多里進貨賣貨,一毛錢四根批發(fā)進來,然后五分錢一根兒賣出。這個買賣看起來的確有利可圖,不過天生慷慨的陳光標卻沒在這個看似有利的生意上賺到錢。因為最想吃冰棒的都是那些跟他年紀差不多但手里又沒錢的小朋友??粗切﹪约翰豢想x去,眼巴巴盯著冰棒箱的小朋友,善良的陳光標那顆惻隱之心又開始“泛濫”了,自己辛辛苦苦的冰棒往往是賣出去的不多,送出去的不少。就這樣,陳光標贏了名聲卻賠了本,冰棒生意宣告“失敗”。盡管生意以失敗告終,但是陳光標心里卻并不難過,因為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而且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時至今日,他都沒有后悔過當年的慷慨,并且把它當成是人生當中的福利和收獲:“我認為我今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吃的苦特別多,吃的虧特別多。大家不要認為吃虧不好,其實吃虧是福。”生活的苦難和艱辛到了陳光標那里都變成了閃閃發(fā)光的財富。雖然,冰棒生意做得不成功,但這并沒有阻止陳光標在生意路上繼續(xù)探索的決心。當又一年暑假來臨的時候,他改變了原來的策略,決定不再做小孩子的生意,他將自己的目光轉向了村里能做主的大人們。他發(fā)現(xiàn)當時的農(nóng)民在交完公糧后家里往往還會有一些余糧,但是當時的糧食買賣完全沒有現(xiàn)在自由,剩下的糧食多半是留著自己吃或者拿來換東西,如果想賣糧食的話就只能到鎮(zhèn)上的糧站去出售。很多人怕麻煩,再說自己家里的這點糧食也不值得跑到鎮(zhèn)上去賣,而且地里的農(nóng)活兒本來都做不完,哪還有閑工夫忙這種“副業(yè)”?
不過,這種副業(yè)到了陳光標那里可就大有可為了。就在五年級的暑假,他的腦子里動起了販糧的念頭。每家每戶的三五十斤余糧的確不值得跑到糧站一趟,而且這么點糧食糧站怕也懶得收。但是如果將每家每戶的三五十斤聚到一起,那不是就很多了嗎?
他只要把鄉(xiāng)親們家里的余糧都買來然后一起拉到鎮(zhèn)上去賣不就可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