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何弦:與我應“和”、動我心“弦”的“鄰家女孩”(1)

我同時考上了清華和伯克利 作者:金一娜


(一)

何弦,是本人的好友和高中時代絕大部分時間的同桌。

何弦是那種典型的“鄰家女孩”,會養(yǎng)魚、養(yǎng)花、養(yǎng)小烏龜,而且一養(yǎng)就欣欣向榮,不像我,一養(yǎng)東西就死,不知道怎么搞的。

她還喜歡做手工,時常買些彩繩或者找些廢舊盒子,做成小袋子、小花籃,要么就疊紙風鈴。高二的時候,她甚至參加了陶藝課。按照我在英語課上畫的草圖,何弦做了一個泥塑的城堡,起名叫《童話》 完全的何弦風格,“小家碧玉”的清新、純真。

何弦的人緣非常棒,因為她能夠與各種性格的同學都相處得很好。對此,我一直很奇怪,因為她和一些人的性格相差得實在太遠,屬于完全不同的頻率。但是何弦有套理論,稱:性格特別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可能成為很好的朋友,而雙方性格上有差異卻正好互相補充。應用舉例是:我和何弦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二)

何弦是一個做事很認真的人,她的特點是:只要開始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這點在她做“研學”課題的過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研學”是我們高中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簡稱,學生們自由組合,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何弦在高一的時候,做過的“研學”課題是“典型平面交叉路口紅綠燈設計”。做這個課題,是因為她每天上學都要路過德勝門十字路口,發(fā)現(xiàn)那里的紅綠燈設計得很不合理,導致交通混亂。她就和林馨怡、張萌菲、阮丹卉結合成組,一起做這個“研學”課題。

第一項工作是數(shù)據(jù)調查。她們用了將近一個學期的時間,在每周三的下午放學后(“研學”活動時間)去德勝門十字路口統(tǒng)計每一個方向的每條車道的車流量,大車、小車要分別算。她們從放學一直統(tǒng)計到天黑,冬季的寒風颼颼地吹,很冷,但是為了數(shù)據(jù)的準確,她們站在風中不能動,用秒表計時。

統(tǒng)計完數(shù)據(jù),她們根據(jù)一定的方法開始計算,算出那個路口的紅綠燈時間究竟是多少。寒假里,她們還請到了交通部科學管理研究院的一個博士來進行指導,那位博士很重視這件事,認真地接待了她們,帶著她們參觀了力學實驗室,又做了全面的指導。

這項課題,何弦她們做了一個多學期。后來她們得知:這項“研學”課題被學校推薦去參加了北京市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而如果能在這項大賽里獲得一等獎,就可以在高考時獲得加分。高考加分固然是不小的誘惑,何弦的小組本身又做得不錯,去參加大賽,何樂而不為呢?

這時,何弦已經(jīng)在做另一個“研學”課題了,得知自己前一個課題能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非常高興。但是有個問題:報名參賽的課題,研究者最多只能是三個人,而她們是四個人一起做的,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個人選擇退出。何弦考慮到,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三人都沒有其他課題,于是 她從來就是這樣 選擇自動退出,把機會留給其他成員。但她依舊熱心地為另外三個人提供數(shù)據(jù)、資料和其他力所能及的幫助。

何弦選擇的另一個課題是“北京市中小學生校車座椅安全帶關鍵結構參數(shù)的研究”。為此,她通過父母,請到交通部科學管理研究院的一個博士生做導師。她做這項課題是考慮到現(xiàn)在北京的校車多是一般的運營客車,座椅很大,而且不一定有安全帶。而中小學生都處于發(fā)育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坐在同一把椅子上,肯定不合適。所以,她當時的設想是:在車廂的不同位置設置不同型號的座椅和與之配套的安全帶,供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使用。

何弦的工作思路是:首先,測量一定數(shù)量學生的身高和體重,測量范圍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 因為高中生身體已經(jīng)基本定型,而且基本上不用坐校車;其次,根據(jù)這些基礎數(shù)據(jù)做相關性分析和數(shù)據(jù)離散性分析;再次,建立回歸方程;最后,得到一個模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