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親切的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能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做父母的如果想恰當地回應孩子的需求,就要學會讀懂孩子。
哭鬧是孩子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哭鬧是健康的表現,那是孩子告訴你他需要你。如果做父母的能讀懂孩子的哭鬧、姿勢和平常的行為,你和孩子的關系一定會更加親密。
我認為學會傾聽孩子非常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你就應該學著傾聽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傾聽就是你要集中注意力,用觀察的心態(tài)去傾聽,而不是以焦急憂慮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
要懂得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可以通過讀相關書籍和文章來學習,但是最主要的方式還應該是仔細觀察孩子。也就是說,你要花時間去聽、去觀察孩子,而不僅僅是喂飽了、洗干凈了、哄睡覺了這樣簡單,你要特別注意地去關注孩子。
你要相信自己,你會比想象中的自己更能讀懂孩子。
哭鬧:孩子和父母早期交流的方式
孩子是啼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出生后的最初幾個星期,他一餓就會哭,再大一些,尿布濕了,或者哪里不舒服,孩子都會哭鬧起來。
在剛出生的幾個周里,孩子一哭,你就給他喂奶,他可能沒到喂奶的時間就餓,這時喂他并沒有什么不妥,并不會慣壞他。
在最初的幾周里,小嬰兒可能隨時需要喂奶,他吃奶的時間可能有規(guī)律,也可能毫不規(guī)律。你要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孩子自己會告訴你多久該給他喂一次奶。
喂奶后哭鬧是因為孩子胃里不舒服,做父母的要幫他拍拍背。你可以把孩子抱直伏在你的肩膀上,輕輕拍拍他的后背,讓他打打嗝,把吃奶時吞進胃里的空氣排出來。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學會分辨孩子哭鬧的不同原因。觀察一段時間后,你就能分辨出孩子為什么哭,究竟是餓了,還是哪里不舒服。
有些孩子白天哭得多,有的夜里哭得多,還有的沒有時間規(guī)律。不同孩子的不同哭鬧反映了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對新環(huán)境的情緒反應,他的活躍程度,以及他對周圍人和事的關注情況。這種情緒反應各異,是每個孩子特有的,是孩子與外界溝通的紐帶。
我發(fā)現,如果家長能懂得孩子哭鬧的原因,就會及時作出反應,給孩子以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