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節(jié):當經(jīng)濟學遇上生物學和心理學(15)

當經(jīng)濟學遇上生物學和心理學 作者:(美)舍默


說到地心引力這類基本力量和下墜這類常見現(xiàn)象,我們對自然世界如何運作的直覺——也即我們的民間物理學——是相當合理的。連孩子都明白漫畫物理的幽默之處——比方說,漫畫人物跑出懸崖,可一直等到他發(fā)覺自己腳下沒了地平面,他才摔下去。(這個現(xiàn)象叫“笨狼跳”,因為在華納兄弟公司制作的“大笨狼懷爾”系列動畫片里,懷爾經(jīng)常追著小鳥,像這樣掉下懸崖。)可物理大多是違反直覺的(其他不少學科也一樣),不管是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也好,還是宏觀世界的廣義相對論也好。只不過,在現(xiàn)代科學誕生之前,我們只能依靠直覺的指引。

舉個例子,民間天文學告訴我們,世界是平的,星體圍著地球轉(zhuǎn),行星上徜徉著能左右我們前途的神祗。民間生物學認為,所有活物里都涌動著一種“活力”,它們的功能設計,是一位智能設計師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間心理學要我們尋找大腦里的微型人——半路上殺出來個程咬金——思維和意識是互相分離的。

民間科學老出錯的原因在于,我們當初進化的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生活的環(huán)境極端不同。我們是在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謂的“中間世界”——一塊介于大-小、快-慢、老-幼之間的土地——里進化的。出于文學喜好,我把它叫做“中土”。在“中土”世界的空間層面,我們的知覺能夠感知中等大小——比方說介乎于螞蟻與高山之間——的物體。我們既不能察覺細菌、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物體,也無法觀察類星體、星系和膨脹宇宙等宏觀物體。在“中土”世界的速度層面,我們的眼睛長于捕捉以行走或跑動速度運動的物體,但不管出于什么樣的意圖和目的,諸如高山的緩緩增高、大陸的慢慢移動,還有光的高速運動,我們都覺察不到。在“中土”世界的時間層面,我們大概能活上七八十年,遠遠不足以見證進化、大陸漂移或長期的環(huán)境變化。這是不少人難于接受進化論和全球氣候變化論等科學觀點的一個原因。進化和氣候變化違反直覺,因為它們所代表的變動范圍在“中土”世界很不尋常。

民間科學的因果推論——也即判斷真實世界里的因果關(guān)系——同樣靠不住。我們正確地猜測到諸如石頭工具等人工物體,是某位智能設計師的產(chǎn)物,于是想當然地認為,自然界所有具備功能的物體(比如眼睛),同樣是靠智力設計出來的。找不到有力的理論解釋神經(jīng)活動如何引發(fā)意識,我們就想象腦袋里飄蕩著靈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