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可能是痛苦的開始
——反向思考,舍熱擇冷物以稀為貴,越是限量、買不到的商品,大家越喜歡搶購,這種消費心理,同樣也出現(xiàn)在投資基金的行為上。但是,對于一般商品而言,搶到也沒什么風險,頂多是不實用,但對投資基金而言,搶到后可能會讓你賠錢。
五星級基金變成燙手山芋
基金公司長年來都會存在“蛋撻效應”,在某段時間內(nèi)會發(fā)售同一類型的基金,例如在1999—2000年,國外的基金公司都在發(fā)售投資網(wǎng)絡科技公司的基金;2005—2006年都在發(fā)售投資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的基金,兩只基金都吸引了一大群基民搶購,最后泡沫破滅,投資人損失慘重,基金凈值下跌超過50%。
反觀國內(nèi),情況也很相似,2007年第四季,不少基金公司開始發(fā)售投資海外市場的QDII基金,此舉的初衷是很好,是為了分散基民只局限投資A股基金的風險,不幸的是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嘯,幾只QDII基金的凈值都跌破面額,下跌30%~40%,原本QDII是要幫基民們出海賺錢去的,結果變成了出海送錢。
越多人買的基金業(yè)績越好嗎
所謂的“熱門基金”就是大家都在投資的基金,這類基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過去一段時間漲幅較大,媒體大篇幅報導且未來持續(xù)被看好。為什么投資熱門基金容易賠錢,這和投資熱門股票是相同的道理,如果一只股票大家都已經(jīng)買了,那后續(xù)還有什么動力可以支撐股價繼續(xù)上漲?買熱門基金基本上就是在買熱門股票,當基民不斷地買熱門基金,基金經(jīng)理收到那么多資金,只好繼續(xù)買熱門股票,把股價往上推升,基金份額凈值也因而上漲,基民吃到甜頭后,就繼續(xù)投資,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股價越拉越高,基金份額凈值也越來越高,但終究會到達一個不合理的價位,當先知先覺者發(fā)現(xiàn)股價過高,就會開始賣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基金份額凈值也跟著下跌,基民眼見凈值下跌,就贖回基金獲利或止損,基金經(jīng)理為應對贖回壓力,只好被迫賣出股票,這進一步加深了股價下跌,基金份額凈值也越跌越多,開始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倘若這類股票未來已經(jīng)沒有基本面的強力支撐,資金又退潮,就會開始狂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