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賈尼尼來說,借錢給小人物并不是發(fā)善心。那確實是筆非常好的大買賣。他愿意站在美國財富積累的風口浪尖上。他具有驚人的洞察力,能夠看到小企業(yè)或許也能和大企業(yè)一樣,擁有良好的信譽。時至今日,曼哈頓已看不到泛美大廈和無線電公司大廈具紀念意義的標志。那些都是響當當的名號,曾領軍傳統(tǒng)銀行,并廣受這些銀行追捧。但如今這些名字都已消失不見。現在讓我們沿著第七大道漫步,你依舊能看到卡內基三明治店的霓虹燈招牌,它從1937年起就一直矗立在那里。賈尼尼意識到,一個具有數百萬美元的龐大財團,也許還不如一種好吃的熏牛肉三明治更具存活能力。
數年之后,賈尼尼在國會面前聲明并解釋道:“小人物是一家銀行最好的客戶……他會和你一起善始善終。而大人物和你在一起是因為他想從你這得到些什么。”1904年,賈尼尼拉賈科莫?費根入伙,創(chuàng)建了意大利銀行。意大利銀行不僅接納不同類型的客戶,還志在對銀行經濟和經濟本身進行革新。摩根模式的銀行看不起儲蓄業(yè)務。如果你走進摩根銀行的大廳,要求開戶或貸款,銀行的人會像聽你說要和拿破侖一起吃飯一樣地看著你。銀行就像是私人俱樂部。沒錯,他們把存款放在保險庫中,但僅僅只是為了給那些有錢的富人們提供方便而已,他們的錢多到連床底下也放不下。和今日的銀行不同,那些存款并不是馬上拿去借給別人的。在1900年,如果摩根銀行有500萬美元的存款,那么一般來說它的保險庫里就有500萬美元。而按照今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要求,銀行手中可以只保留10%的存款。其他90%的錢都可以借出。這樣一來就可以利滾利,從而使經濟得到擴展。
在賈尼尼建立意大利銀行時,猶太人、希臘人以及其他東海岸的移民群體也在建立各種社會金融團體。這些團體通常被稱為“葬禮團”(因為他們之中許多成員的部分愿望就是為了存錢辦一個體面的葬禮),這些團體會集錢借給新成員或者新的企業(yè)家,而新的企業(yè)家則有義務去賺回一些利潤,從而得以進行下一次的援助活動。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許多紐約的韓國雜貨店還在用這種模式籌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