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傳說中,因共工觸不周山,支撐天地的柱子斷折,致使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出現(xiàn)一大洞,大雨不斷,洪水泛濫,野獸橫行,人類面臨著空前大劫難。為拯救人類,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經(jīng)過這樣一番整修,天地才又恢復正常,人們才得以生息。
神話里女媧補天用的石頭是大是小沒有交代,到了《紅樓夢》中,作者自言“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石頭便有了確切的尺寸。第一回中交代,女媧所煉五色石,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也就是長與寬均為二十四丈,底面是一正方形,總體看是一長方體。共煉這樣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實際工程用料三萬六千五百塊,余下一塊沒有派上用場,便“棄在了青埂峰下”。只是此石已與無知無識的頑石不同,“自經(jīng)鍛煉之后,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灰蛞姳娛愕醚a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雖然這事有點荒唐,但“細玩頗有趣味”。石頭所怨何來?并不是書中所說“獨自己無才”。如果無才,也是大家都無才,所有的頑石被女媧煉過后都成了成品,自然都有了補天之才,但由于女媧計算不周,雖然這塊石頭也成才,但無奈沒派上用場,被棄之不用。未經(jīng)鍛煉是頑石一塊,但已通靈性就不同了,他有了思想,于是也就有了痛苦。何況這痛苦原因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機會的不平等,這就產(chǎn)生了怨。女媧具有神力,何以會出現(xiàn)計算方面的低級錯誤呢?既然出現(xiàn)了,女媧也該為此負責,給這石頭尋個其他的出路與用場,結(jié)果卻很不負責地棄之了事。
石頭情緒很不好,除了“自怨”還有點“自愧”,這是因為有了自尊的意識。
同由女媧鍛煉,別人都就業(yè)了,而且是“補天”那樣的大用途,獨自己沒有用,如何面對眾人鄙視的目光?無形中會產(chǎn)生羞愧心理。因怨而悲,因愧而哀,自是難免。
所謂補天,其實是作為棟梁之才,為國效力。那么這塊被棄之不用的石頭只想得到一個位置嗎?而且必是用于補天?
還是到書中來找答案。關(guān)于石頭的一組數(shù)字頗有意思:十二;二十四;三萬六千五百零一。這些數(shù)字用于計算石頭的體積,但由于這些數(shù)字有一些奇怪的巧合,我便想它應該還有另外的意思。
十二: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我國長期用的是農(nóng)歷,歷法中一年有二十四節(jié)氣;而且書中是很喜歡用節(jié)氣的,薛寶釵用的“冷香丸”藥方里,便是四時之節(jié):雨水、白露、霜降、小雪,所用的幾樣花蕊一律對應著時間: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芙蓉、冬天的梅花。而且用量都是十二——十二錢或十二兩。三萬六千五百零一,通常認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按這樣方法計算一百年便大約是三萬六千五百天。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精確的時間,也許精確算起來,一百年正好是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天。但是這個精確的時間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如果回答一百年是多少天,恐怕大家還是會得出三萬六千五百天這個結(jié)果。
這個可能在事實上存在的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天中的一天就這樣稀里糊涂地給丟掉了。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錯誤,也是被遺忘者無法避免的悲哀。如果再聯(lián)想下去,最常見的比喻,人生也是百年。百年也就是人的一輩子。在這百年里,如果一個人什么都不做,那就是空活百歲。人類一直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這也是人生的意義。石頭希望自己有用,他經(jīng)常自去自來,他在尋找機會,位置并不重要,“可大可小”,他只要有所作為,而受不了在時間里被徹底放棄當成廢物。這與儒家學說不謀而合,儒家是講究“入世”、“進取”的,在歷代名人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杜甫身為平民,只做過很小的官,卻始終懷著憂國憂民之心,一直想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再使風俗淳”;李白一再回首長安,“長安不見使人愁”,也是想實現(xiàn)自己的治國抱負;辛棄疾滿腔報國熱情,渴望恢復中原,一生卻很少被重用,臨終前尚在大呼殺敵……當這種理想不能實現(xiàn)時,文人往往選擇另一條道路,所謂看破紅塵,或者寄情山水,獨善其身,或者沉湎于享樂的燈紅酒綠,周邦彥酒前要“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人生最重要的是體驗。具有靈性的石頭背負著“無才補天”之名,他必然會選擇到塵世歷練一番,這是對人生的另一種態(tài)度。朱敦儒說“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便是對那種現(xiàn)實追求的反叛,他需要的是“且插梅花醉洛陽”的享樂。石頭無望大展宏才,他便要到人間“受享”去了,因此那和尚才滿足他的愿望,攜了他投生到“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
這也正是石頭的“幻形”寶玉“毫無來由”地厭棄官場經(jīng)濟,追求自由平等的原因。
在經(jīng)歷幾世幾劫后,這塊石頭出現(xiàn)在一位空空道人的面前。他已經(jīng)淡然了,不再有人生的遺憾,因為有了“生前身后事”,而且是傳奇一樣的經(jīng)歷,這是生命獨一無二的體驗。身外之物,帶不來也帶不去,只有自身的體驗才是唯一屬于自己的東西。古人衡量成功的三條標準是:立德立功立言。前兩個都是生前事,唯有立言是身后事,石頭并非“枉入”,而是有所得,所以他要“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鳌绷?。而空空道人的?jīng)歷,卻又正好驗證了寶玉的經(jīng)歷,那空空道人看了石頭記,“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薄翱湛铡钡廊耍臼巧砣搿翱臻T”的,先有了人間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這樣一個觀念,可是當他讀到《石頭記》之后,他的觀念卻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空”境而領(lǐng)會到了人生萬象——也就是所謂“色”,這時候他用有情之眼再去觀照世界萬物人生,直至這時才悟到真正的“空”便是有情世界,若無情何來色?那么也只有無情才可能成空了。這就說明因空見空是不徹底的,而必要見色——入情——悟空這樣一個基本程序,方始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