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dāng)年的巴西首富愛德華多?貴諾,他給兒子若熱?貴諾留下了20億美元的遺產(chǎn),但卻沒有告訴兒子繼任后該怎么做,結(jié)果若熱?貴諾就自己發(fā)揮,定下了在臨死前花光所有家財?shù)挠媱潱〔贿^由于“計算失誤”,他提前花光了錢。這個曾與瑪莉蓮?夢露出雙入對、與希臘船王稱兄道弟,與美國總統(tǒng)談笑風(fēng)聲的花花公子,最后竟要靠領(lǐng)救濟金度日,在貧困中黯然辭世。
但話說回來,曹丕廢漢獻帝也可能是曹操的刻意安排。這叫給子孫留財富,不如給子孫留機會。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這么做的。和 是清朝的第一大貪官,被稱為清朝最聰明的皇帝的乾隆,不可能不知道和 的劣跡,但他為什么不收拾和 呢?一方面是因為兩個人的私交比較好。但更重要的是,乾隆這是在給兒子嘉慶攢錢。
嘉慶一繼位,就把和 的家給抄了。當(dāng)時和 的財富是國庫的十倍,和 的家財就是乾隆送給嘉慶的登基大禮,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叫“和 跌倒,嘉慶吃飽”。
劉蜀失敗的雙接班制度
我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某人沒出息,但劉備的兒子阿斗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為什么劉備把人事和營銷大權(quán)都交給諸葛亮呢?這就涉及劉備自作聰明的雙接班政策了。
劉備死前語重心長地交代了諸葛亮兩件事,一是他覺得馬謖這人不靠譜,光是理論知識豐富,紙上談兵,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不可重用他。失街亭事件使這個看法得到了證明。另外一件事是,劉備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逼湟馑己苊鞔_,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如果劉禪不堪大任,他便可以取而代之。
“君可自取”四字,表面看著是讓諸葛亮在合適的時機自立為王,但是劉備又拼命要阿斗認孔明為“相父”,身為人父,如果篡權(quán),成何體統(tǒng)?諸葛亮一想,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權(quán)位,可不能把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品牌毀了,這是逼他表忠心啊,于是淚流滿面。在之后的名作《后出師表》里,諸葛亮寫出了自己的品牌宣言“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我們不得不佩服劉備的老謀深算,他明知即便劉禪不稱職,諸葛亮也不會取而代之,細細想來,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有誰愿意拱手讓給外姓人呢?但聰明反被聰明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