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自謂“技術分析大師”的人,只是用股市過去的表現(xiàn)去預測未來,卻不明白過去只可作為參考,未來并不一定是過去的延續(xù)。學走勢,一定要“精”。萬勿看罷幾本二流分析員寫的書,便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寫那些書的作者連自己都未發(fā)達,不是“講就無敵,做就無力”,就是做事后孔明,哪有條件教人發(fā)達?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須知道,技術分析的作用,其實只是解釋過去。分析過去,有助于了解將來,但技術分析并不能預測未來。我老曹學習此道30多年,深知任何分析系統(tǒng)都不會百分之百可靠。更何況投資者須等信號出現(xiàn)后,才能確認走勢,事前無法估計,加上走勢有時準、有時不準。最可憐的是通常你信的那一次,分析便不準;反而不信的那一次,卻非常神準!
投資市場殘忍之處還在于,當世上有太多人采用同一種分析方法時,往往會產(chǎn)生反效果。因此,投資者對任何分析系統(tǒng)都應該立即學會,盡快使用。一旦普及之后,便須及時放棄,不再用之。內地投資者迷戀的K線(或稱陰陽燭)乃17世紀的日本米商本間宗久(Munehisa Homma)所發(fā)明,我老曹1971年早已學習,老師更是當年大名鼎鼎的日本國家商品期貨公司駐區(qū)副總裁。不過,K線跟道氏理論和艾略特波浪(Elliott Waves)一樣,都是易學難精的技術分析。隨著計算機普及,已有太多人以為自己精于此道,違反“有錢人永遠只占少數(shù)”的鐵律。人人都懂得的分析技巧,通常不值錢。
當人人向右望時,我老曹建議大家不妨向左望;當人人向左望時,則應該向右望?,F(xiàn)在比較可靠的分析工具,依次為隨機指數(shù)(Stochastic,STC)、相對強弱指數(shù)(Relative Strength Index,RSI)、趨勢線(Trend)和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MACD)。這些都是我老曹常用的分析工具,它們的信號均無灰色地帶,絕不模棱兩可,只有“動”與“不動”!當自己的看法與上述工具的分析結果有出入時,必須重新檢討己見,不要盲目堅持。
另外,一些內地投資者較少使用的技術分析工具,如動力指標(momentum)、波動指數(shù)(Volatility Index,VIX)、阿姆斯指數(shù)(ARMS Index)等,都值得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