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學(xué)(10)

爸爸媽媽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學(xué) 作者:云曉


……

孩子的責任心就是在這些小事中一點點消失的,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歸屬于某一個團體,能夠被這個團體中的其他人所接納和肯定,更希望自己在團體之中能占一席之地,從而在這個團體中獲得個人安全感。

孩子也是如此。作為家庭中的一分子,他們也希望能夠在家庭中擁有自己的位置。但他們的這種感覺常常因為父母的某些行為而得不到滿足。例如上面事例中,家長因為孩子小,就不讓孩子為家庭做貢獻;或者因為孩子洗碗時把碗打碎,就厲聲斥責孩子,這都是忽視孩子歸屬感需求的表現(xiàn)。

當孩子歸屬感的需求被忽視時,他就會沒有安全感,進而會對家庭這個團體失望,逐漸變得沒有責任感。不僅如此,當孩子的心理歸屬感得不到滿足時,他們甚至還會變得不肯與家長合作,故意忽視家長的要求。例如,家里要來客人了,媽媽為了收拾屋子忙得滿頭大汗,便請求孩子過來幫忙,這時,沒有歸屬感的孩子不但不會心疼媽媽,還會故意裝作沒有聽到媽媽的話。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天生懶惰,或者沒有責任感的,當他們的心理歸屬感得不到滿足時,才會有如此不佳的表現(xiàn)。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時刻感覺到他是屬于家庭這個集體的,并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證明他們對家庭是有所貢獻的。例如,當孩子把客廳收拾干凈時,家長要真誠地向孩子表示謝意,并告訴孩子:“因為你的幫忙,家里變得整潔多了?!边@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這樣一種感覺:我是有用的,全家人都需要我。這樣,孩子今后就會更加積極地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孩子歸屬感得到滿足的表現(xiàn)。

方法二:關(guān)注并接納——滿足孩子被注意的需求

家長們常常會為孩子的不懂事行為而氣憤:

家長越是希望安靜,他們越是大聲哭鬧;

該吃飯了,他們卻鬧著要吃零食;

家長已經(jīng)多次說過,說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可他們竟然總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這些小家伙們是不是故意氣我呀?

其實,家長們還真猜中了這些孩子們的心思。這些小家伙的行為,多數(shù)是故意的,但他們的目的并不是想使家長生氣,而是為了吸引家長的“眼球”。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這是他們被注意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有些家長可能會感覺奇怪,孩子還有這種奇怪的需求?

是的,在第一章中我們也講過,幼兒期的孩子需要媽媽的愛撫、擁抱和親吻,這是一種情感依賴的需求。等孩子漸漸長大后,孩子的這種需求仍然存在,只是逐漸演變成被注意的需求,即孩子只要是感覺家長在注意他們、關(guān)注他們,他們就會變得很滿足。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關(guān)注、認同,但很多父母常常由于忙于生計,而忽略了孩子的這種需求。于是,孩子就會用壞行為來吸引家長的眼球。

一位媽媽帶著一個5歲的男孩找到了一位心理醫(yī)生,她焦急地對醫(yī)生說:“醫(yī)生,你快救救我的孩子吧,這么小就總是說謊,這長大了可怎么辦呀?”

心理醫(yī)生沒有與孩子的媽媽繼續(xù)這個話題,而是對她說:“你先回去吧,讓我跟這個小朋友玩一會兒?!?/p>

在與這個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心理醫(yī)生與孩子成了好朋友。這時,醫(yī)生問孩子說:“你這么乖,為什么總是說謊騙媽媽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