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五:適當放手,讓孩子自主自強
自強自主是事業(yè)成功的支柱,也是人生的坐標。依賴別人者,心無進取,學無長進,得過且過,碌碌無為,一旦面對挫折與困難,便束手無策;而自主自強者,能夠正視弱點,刻苦拼搏,使人生的道路越走越順暢。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了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nóng)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鏟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強需要耐心、時間和物質(zhì)犧牲。孩子具備了自立的能力,不但給家庭生活帶來極大的樂趣,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的。
方法六:掌握“愛”孩子的分寸
由于我國目前的家庭結構是以獨生子女為主,父母對愛孩子的認識也不一樣,采取的方法、方式也不同,因而影響了孩子性格的形成。
有一位媽媽,為了兒子,為了丈夫,放棄自己不錯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風里來雨里去,騎車送兒子上學。后來她咬咬牙送兒子上了貴族學校。后來媽媽到學校去看兒子,兒子卻嫌棄媽媽穿得太“土”給他丟臉,告訴同學這是他的“老鄉(xiāng)”。后來,竟提出了一個無情的要求:讓媽媽做他的“地下媽媽”,否則就不認她這個媽。媽媽哭訴無門,痛不欲生。她不明白,怎么自己對孩子十幾年的付出,得到的卻是冷酷無情的回報?
很多父母對孩子愛得過分,由愛轉(zhuǎn)成了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包辦代替,沒有原則的遷就,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知道替別人著想,養(yǎng)成孩子創(chuàng)造性差、自私、膽小怕事、依賴的性格。而且,由此派生出孩子不聽話的諸多問題,給父母管教孩子帶來了很多麻煩。
方法七:為孩子營造最佳的成長環(huán)境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yōu)秀人格的基礎。
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守節(jié)。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哭喪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谑蔷碗x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謱⒓野岬綄W校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應該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孟子通過精學六藝,終成一代思想家。
孩子從出生到青少年時期,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里,家庭環(huán)境對他們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孩子模仿性強,這個特點決定了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為此,父母們應當向孟子的父母學習,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方法八: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到被重視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并可能學會尊重別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條件。
13歲的黃子薇是個懶散的人,小房子里總是弄得亂七八糟。那天是個周六,媽媽推開黃子薇的房門,進去幫她打掃衛(wèi)生?!皨寢專氵M來干嗎?出去出去!”黃子薇很不高興地朝媽媽揮著手。
“沒看看你的房間臟成什么樣了?”媽媽不顧她的抗議,拿起掃帚掃起來。
“你看見房門上的‘請勿打擾’的告示了嗎?不要隨便進我的屋子好不好?要進來也應該敲門呀!”
“那以后自己把房間弄整潔??!”
“那是我的事,不要你管!”黃子薇一副不耐煩的口氣。
“你這孩子,這是怎么說話呢?”
“媽媽,你應該尊重我啊。我也是人呀!”
媽媽生氣地從黃子薇房間里退出來。一看黃子薇門上,真的掛著一個漂亮的掛飾,可以用手撥動,每撥一格就有相應的話出現(xiàn)。比如“我正在看書,請勿打擾”或“進門之前先敲門”等等。
父母應當具有保護孩子的權利的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可以說,是否尊重孩子,將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