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讓“陷阱”害了孩子(2)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作者:成墨初


誤區(qū)一:過分溺愛——扼殺孩子的糖衣炮彈

父母的關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可是凡事都須適度,如果關愛過了頭,反而會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

有一個男孩子智力超常,學習成績優(yōu)秀、功課拔尖,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前三名,并提前升入大學,上大學以后,母親都要每周去學校兩次:一是帶給他一些好吃的,二是替他收拾床鋪、洗衣服、襪子什么的。他在學習上是強者,在生活中卻是弱者。后來,學校送他到北京語言學院進修外語,作出國前的準備。由于他太擔心出國以后無法獨立生活,每天晚上都失眠,終于得了習慣性的失眠癥。

父母的關心和照顧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一旦照顧過了頭,那就成了問題。父母事無巨細包辦代替、照顧過頭,對孩子來說絕不是什么好事。孩子一旦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有大腦而不需要用,有手腳而不需要動。他們不從事任何實踐活動,只是被動地接受。他們不會做家務,生活不能自理,主觀能動性喪失,一旦離開父母、家庭就會感到寸步難行,不知所措。

孩子只會接受照顧,不會照顧別人,不會為別人著想,缺乏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冷漠無情是必然的,一旦進入社會,肯定不會受到歡迎。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又有何用?只能成為社會、家庭的沉重負擔。

誤區(qū)二:期望值過高——難負重荷的學子們

對孩子的期望要實事求是,因勢利導,順其自然,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排憂解難,而不要硬逼孩子,不要無休止地對孩子要求這個那個,不切實際地急于求成。

有一位父親,他曾經(jīng)和孩子試著換個位置,孩子當父親,父親做孩子,孩子向父親提問題:“人家掙一千元,你怎么掙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樓呢?人家有高級職稱,你怎么還是助理呢?”這位父親雖然很有涵養(yǎng),但最終還是受不了孩子這樣的提問而大發(fā)雷霆。他認為兒子怎么能不看實際情況一味地要求老子掙大錢、住好房、有高級職稱呢?因此悟出道理,對孩子的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實事求是。

拔苗助長只會事與愿違。當父母無休止地對孩子期望要求時,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產(chǎn)生了。時間一長,隨著這種反感的積累,出現(xiàn)各種問題也就成為一種對父母高壓的必然反應了。

誤區(qū)三:打罵孩子——孩子不打不成才

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xiàn)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xiàn)。

10歲的小陽是個四年級小學生,經(jīng)常打同學,認為“拳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他姑姑反映,孩子的父親經(jīng)常酗酒暴打妻子和兒子,甚至用菜刀追殺,所以“給教壞了”。

一個叫阿玲的女孩,年幼時常看到父母打架,爸爸經(jīng)常打罵她,長大后阿玲對男性非??謶趾涂咕埽⒁虼顺蔀橥詰僬?。專家說,這是明顯的后天性同性戀。

一位河南的母親,從兒子讀一年級到六年級,“不聽話時”常常打罵。后來有一次,當她再一次舉起棍子時,兒子轉身抄起了棒球桿,反而對她一陣毆打。

打罵是對孩子行為后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并未指明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