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間管理能力:教會孩子掌控時間和生活(2)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作者:成墨初


園園在班里年齡最小,卻是成績最好,辦事情最有效率的一個。

老師與同學們都很納悶,對園園成績好做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為了解開疑問,也為了廣大同學能夠借鑒,老師讓園園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園園站起來,一句沒有說,只是翻開自己的書本的第一頁,并且把它高舉起來。老師先接過書本看了一下,書本的第一頁整齊地寫著多句關于時間的名言。有“時間就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勤奮是時間的主人,懶惰是時間的奴隸;只有抓住了今天,才不會失去明天……”等等關于時間的名言。老師一下明白過來,園園成績好的秘訣原來在珍惜時間上。

關于時間的名言有很多,父母收集后用此經常激勵孩子,并且寫到讓孩子能經??吹降奈恢?,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珍惜時間,時間一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妙招二:讓孩子學會分出事情的輕重緩急

父母教會孩子把事情的輕重緩急分出來,讓孩子在第一時間把那些必須且緊急的事情做完,再去做別的事情,這樣合理利用時間,有利于提高效率。

培培只有10歲,卻不需要爸媽吩咐任何事情。每個周末,培培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攤開記事本,寫下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并且按照輕重緩急從上到下羅列開來。

接著,培培按照所羅列的任務單,從第一件事情開始做,做完一件事情才會接著做下面的事情。這樣,根本不用大人督促,培培不但能很快地把作業(yè)做完,同時還有玩的時間,這令爸媽很高興。

培培這個習慣還是從媽媽那兒學來的,媽媽是個業(yè)務員,每天要做的事情通常都記下來,然后按照所寫去做,通常不會把事情落下,效率也很高。培培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養(yǎng)成了把一天的事情按重要程度羅列出來這個好習慣,并且受益不淺。

父母每天讓孩子把一天的任務寫下來,分出哪些是緊急要做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等等進行一個先后排列,然后讓孩子根據(jù)排列的先后順序去做事,就會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妙招三:教會孩子統(tǒng)籌安排

會統(tǒng)籌安排,才會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出更多的事情,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支支與才才是二年級的同班同學,又是好朋友。一次輪到兩人值日時,支支與才才比賽誰辦事情的效率高。他們每人打掃一半教室,每人擦一半黑板。

比賽開始了,支支首先去打水,把水灑到自己要掃的一半教室里,然后在等待水干些的同時,去擦屬于自己的那一半黑板。而此時的才才,急忙去擦黑板,擦完黑板后急忙去打水。這時的支支已經把黑板擦完了,而教室的地也剛好能掃了,就動手掃了起來。

才才把水灑在地上,卻不能立即掃,他只有眼睜睜著看著支支把地掃完,而自己還沒有動笤帚呢。才才此時才理解支支先灑水的用意,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啊,他不禁暗暗對支支表示佩服。

孩子做事情大多都是一件事情完成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同時做幾件事情,根據(jù)事件的特點與需要的時間學會統(tǒng)籌安排,這樣能夠節(jié)約時間。

妙招四:幫孩子養(yǎng)成科學的作息規(guī)律

科學的作息規(guī)律,不僅有利于休息,還能提高做事的效率。

豐豐是三年級的學生,成績很好,身體也很棒,這都歸功于豐豐科學的作息規(guī)律。

每天早晨,豐豐的爸媽都讓他六點起床,晚上八點休息,以保證豐豐有十個小時的充足睡眠。這樣,豐豐休息得好,聽課的效率就高,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時間長了,豐豐還養(yǎng)成了每天到時按時休息,到點按時起床的良好習慣。

父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幫孩子制定一個適合的科學作息規(guī)律,會使孩子不但睡眠得到了保證,還能避免孩子在課堂上打盹,從而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