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名言: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zhì),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播種和平
從愛因斯坦的政治信念看,他對德意志軍國主義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崩潰,以及德國共和國誕生感到由衷高興。1918年秋天,德國爆發(fā)了士兵起義和工人罷工,前線也開始崩潰。11月9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倉遑出逃。德意志共和國成立了。
11月9日的“革命”,愛因斯坦親眼見到了。那天,愛因斯坦本來要到柏林大學去講相對論。他上午出門,滿街都是罷工工人和起義士兵,擠得水泄不通。大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大聲叫感著:
“罷課了!革命了!”
“自由萬歲!共和國萬歲!”
愛因斯坦從水泄不通的大街折回家后,就在密密麻麻、滿是公式的講稿下邊,寫下一行快樂的小字:“十一月九日,因革命停課?!?/p>
11月10日,愛因斯坦給居住在瑞士的母親寫信說:他第一次在柏林感到心情舒暢。失敗,德國軍事上的失敗卻創(chuàng)造了政治上的奇跡。愛因斯坦對德國共和國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但愛因斯坦過于天真了。他以為有了一個共和國的形式,他所期望的和平、民主、自由和社會主義,就有了切實的保障。不久之后,愛因斯坦再次陷入失望之中。因為共和只是表面的共和,其實共各國的領(lǐng)袖們已經(jīng)向反動派投降了。
1922年6月,反共和分子謀刺了那位自作主張宣布共和國成立的前總理。幾天之后,外交部長在柏林郊區(qū)的馬路上遇刺殞命。這位才華出眾的部長也是猶太人,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柏林城里一時謠言四起,說暗殺團黑名單上,下一個就是愛因斯坦。因為反動派所謂“罪人”包括和平主義者、民主主義者和猶太人,而愛因斯坦是身兼三者。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時常被推上德國和世界的政治舞臺,這更引起了黑幫們的瘋狂仇恨。
面對這些情況,愛因斯坦沒有害怕,也沒有退縮,相反,這增加了愛因斯坦對社會主義的同情。
1923年,愛因斯坦參加了剛剛成立的“新俄國朋友會”,也是最熱心的成員之一。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德國和蘇聯(lián)各族人民間的諒解,進而推動兩國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fā)展。
愛因斯坦還不能算作是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主義者,就像他一直對無產(chǎn)階級專政持保留態(tài)度一樣。愛因斯坦更熱衷的是動員一切知識分子為反對民族沙文主義而斗爭,為爭取社會公正、實現(xiàn)世界和平而斗爭。
1922年,愛因斯坦接受國際聯(lián)盟秘書長的邀請,答應(yīng)參加國際聯(lián)盟內(nèi)的一個“國際知識分子合作委員會”。他也弄不大清這個委員會到底要干些什么事,不過聽說是為了和平事業(yè)進行國際合作,委員名單上又有居里夫人等一些崇高的名字,就欣然應(yīng)允了。他在回復秘書長的信中說:“雖然我應(yīng)當指出,這個委員會的活動性質(zhì)我不清楚,我仍認為我有義務(wù)響應(yīng)它的號召,因為在此時此刻無論誰都不應(yīng)拒絕參加到旨在實現(xiàn)知識界合作所作的努力中去?!?/p>
在知識分子合作委員會中,愛因斯坦接觸到各種政治傾向,它們促使他從純直覺的敵視一切殘暴的和平主義轉(zhuǎn)變到為反對戰(zhàn)爭而斗爭的明確立場。
愛因斯坦在“國際知識分子合作委員會”任職的8年里,斷斷續(xù)續(xù)地出席過一些會議,作了許多次發(fā)言。他呼吁改革中小學教育,因為現(xiàn)在的教育正在播種誤解和仇恨的種子,把戰(zhàn)爭美化為一種高尚的事業(yè)。他倡議成立世界政府,因為超越國家之上的世界政府能防止國與國之間的沖突。然而,愛因斯坦一切善良的愿望都化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