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心過度——使學步變得更加艱難

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意) 瑪利亞·蒙臺梭利


有一次,我和一個將近一歲的小男孩結伴到鄉(xiāng)小去。由于他才剛剛學會走,所以當他們走在一條石頭路上時,我不禁想要去牽他的手,但是我強迫自己打消了這一念頭,改以口頭提醒的方式告訴他:“走另外一邊!”“小心這兒有塊石頭哦!”“這邊要小心走!”小男孩非常認真地聽著我的提醒,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路。他不但沒有跌倒,還走的很好。我說一句,他走一步。我輕聲地說,他注意地聽。對他來說,這放佛是天底下最有意義的工作。

學會走路,對一個人來說是第二次出生。從依靠他人,到自己擁有行動的能力,這是怎樣的一種跨越?所以說,兒童的第一步意味著對自己的征服——當時仿佛受到一種不可阻攔的力量推動,讓他變得勇敢和對一切無所畏懼,就像一名真正的士兵一樣,任何困難都打不倒他。他義無反顧地朝著自己的勝利沖刺。這時,父母對這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孩子所采取的任何阻攔和防范措施,都是一種障礙!

很多家長帶孩子外出時,即使這個孩子會走路,但他們?nèi)匀徊环判牡匕押⒆臃旁谑滞栖嚴?。這些家長認為這個孩子即使會走路,但還沒有耐力走遠路,這樣下去作為家長會不得不放慢腳步。還有的保姆帶著孩子去公園散步,她會按照自己的步伐速度推著孩子去,完全忽視了孩子當時的心理。到了公園的草地上,她才會讓孩子走一走,而且會十分小心地注意孩子,生怕他摔倒。其實這并不是真正愛孩子的表現(xiàn),這個保姆的行為僅僅是為了避免意外發(fā)生而已。

許多動物都會本能地去適應比自己幼小的子女的步伐,而不是強迫他們跟上自己。在動物園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一只母象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象群里時,這些大象就會放慢自己的步伐以適應這頭小象的步調(diào),當小象感到疲勞突然停下來時,其他大象也會停下來,耐心地等小象慢慢走來。

然而,這個連動物都能做到的事情,很多大人卻不明白。只有少數(shù)的一些人,他們真正做到了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他們在孩子走路過程中所付出的耐心和撫愛,讓人為之感動。

一天,我看到一位父親模樣的中年男子帶著他可愛的、看上去大概有一歲半的兒子在公園散步。走了一段,那個孩子突然用雙手抱住了父親的腿。這位父親立刻停了下來,什么也沒說,就站在那里默默看著孩子纏著他的腿玩耍。孩子玩了一會,覺得沒意思了,他們才開始往前走。沒過多久,這個頑皮的孩子又跑到路邊觀察樹葉和小動物,而這位慈愛而沉默的父親就在旁邊一邊看報紙一邊等他。

在這個散步過程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諧。這對父子的散步方式其實是最佳的,因為在這個緩慢的過程中,孩子是在學習利用兩條稚嫩的雙腿動作協(xié)調(diào)地向前行走。他不僅鍛煉了腿部肌肉,也隨便學會了觀察和認識眼前的世界。

在那不勒斯有一對夫婦,他們最小的孩子一歲半。每到夏天他們就去海邊玩耍,但是到海邊必須走大約一英里的路,而且陡峭的下坡路非常不適合小孩的手推車,如果把孩子抱在懷里又太累人了,最后,這個可愛的孩子為他的父母解決了難題。他自己慢慢走,還不時地停下來,看看路邊的小花,或坐在草地上看一些小昆蟲。有一次,他足足用了15分鐘的時間站在路邊看田野里的一頭小牛。更讓人驚喜的是,在這段艱難的路程中孩子并沒有像大人們擔心的那樣產(chǎn)生疲倦感。

我們知道,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除了能走路外,還能爬斜坡和梯子。他們的這種行為與我們成人的目的截然不同。成人走路是為了某種明確的目的,他會用自己穩(wěn)健的步子按照既定的目標方向徑直地走去。而孩子恰恰相反,他們行走是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其目的是實現(xiàn)他自身的某種創(chuàng)造性。走的時候,也還沒有形成一種節(jié)奏。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試圖去幫助他,那他也許會放棄自己的步速和他最終的目的地。

有些父母會為孩子在自己走路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的舉止感到擔心,就像下面案例中的這個孩子的父母,她是多么提心吊膽??!

一位年輕媽媽的孩子剛學會走路,但奇怪的是這個小女孩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一看到梯子就會尖叫。如果有人抱她上下樓梯,她幾乎會激動得發(fā)瘋,甚至眼淚汪汪。大人們實在不明白她為什么會這樣,認為這種心理紊亂也許只是暫時的。其實很簡單,小孩只是想自己爬上爬下,她不需要大人小心翼翼地抱著她。對于她來說,樓梯要比公園里的平整的草地有趣多了,在草地里她的雙腳都被草掩蓋著,也找不到擱手的地方,而臺階不一樣,她可以隨時把手擱在臺階上,或坐在臺階上。

爬樓梯是3歲之前的孩子的一大愛好,他們樂此不疲地做爬樓梯游戲。去幼兒園你會發(fā)現(xiàn),好像孩子們天生喜歡行走和到處跑動?;萆峡偸菙D滿了孩子,他們樂此不疲地跑上跑下、爬來爬去。還有的孩子會爬到汽車的窗柜上。

通過這種做法,他們不僅協(xié)調(diào)了自己的腿部運動,也大大開發(fā)著大腦的智力。盡管這樣很危險,但至少他們的行動不會變遲鈍,孩子也會變得活潑而且充滿活力。要知道,唯有配合孩子的精神發(fā)展,才能使他們得到最大的助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