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他們總是以充滿贊嘆的口吻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某某多聰明,贊揚別人家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是許多父母常犯的一個錯誤。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梢砸姷竭@樣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yōu)良表現(xiàn)來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鄰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類的話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為一種教育策略,這樣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導得法,可能會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為正面榜樣會對自己的孩子帶來很多積極影響,但相當多的家長出于嚴重的攀比心理,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孩子往往成為模式化教育的犧牲品。
有研究顯示,在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父母總是給孩子樹立榜樣,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隨便比較,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相當普遍。在社會心理學家看來,比較在一個人的心理發(fā)展上具有兩種重要功能:一是認識自己,人都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認識自己的,所以,每個人都是以他人為“鏡”的。二是確立目標,人都需要在與其他人的比較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
但是,如果在比較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分期望,或者總是拿自家孩子的不足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挫敗感,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自于成人的評價,而這種肯定式的評價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亦是尤為重要的。如果父母總是強調(diào)孩子比別人差,會使孩子經(jīng)常自我否定,導致孩子在成長中遇到困難就恐慌、退縮,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父母盲目地、籠統(tǒng)地攀比,實際上既是對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的表現(xiàn),也沒認真研究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就一味地羨慕別家孩子,斥責自家孩子,只能導致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消極,越來越?jīng)]信心。
紅紅與文文是同班同學,兩個孩子從小一起長大,學習成績都比較出色,兩位媽媽經(jīng)常暗地里“攀比女兒”。6月底,學校舉行期末考試,紅紅考了年級第一,文文卻成績平平。文文媽媽感到心里極不平衡,整天給女兒臉色看,還趁著放假給文文報了英語、數(shù)學、物理補習班,督促女兒提前學習初三的課程。其間她不斷告誡女兒:“文文,你必須努力學習,一定要超過她們家的紅紅!”
從那以后,文文苦不堪言,三天兩頭就要被媽媽劈頭蓋臉罵一頓。有時候媽媽還不讓她吃晚飯,把她關在小臥室里“閉門思過”。然而,文文的成績并沒有如媽媽所愿,反倒和紅紅越拉越遠,個性越來越壓抑,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人生在世,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賦,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父母一味地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而只看到孩子的短處,教育便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可以說,愛攀比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作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終會失去自信,導致一生碌碌無為。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將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總聽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某個小孩,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會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比較,對孩子求全責備,導致孩子在變乖聽話的同時,也喪失了個性,喪失了自我。
那么,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優(yōu)秀,又該怎么做,如何才能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