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畢露的精明與假裝糊涂的大智慧實在不可同日而語。當我們斤斤計較眾多小事時,總是會因絆腳的石子而苦惱,而大智若愚者卻會將石子踢到一邊,眼中早已收獲了眾多美麗的風景。
鄭板橋說:“難得糊涂。”這句話不僅對年輕人大有裨益,對老年人而言,更是非常有益。人到晚年,與其精明一些,不如偶爾糊涂一次。這糊涂不是不聰明,不是不智慧,而是一種精明的大智慧、一種超越智慧的大境界。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于何種人最聰明頗有爭論。有人認為,凡事精明算計,乃為聰明;另有人說,懂得見風使舵者,不失為一種聰明。但所有的看法,卻都不及蘇軾的那句——“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來得透徹、深刻。
古人的智慧實在不可小覷,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至理名言。當楚莊王三年“不鳴”時,其身邊又有幾人不認定他是一位糊涂昏君?而終到他“一鳴驚人”之時,四周之人方才恍然大悟,贊嘆之聲隨之接踵而來。這,便是糊涂的智慧。
古代帝王學會了糊涂,可將其用作一種政治策略,而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學會糊涂亦是非常必要之事。因為,糊涂對于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修煉,更算得上是一種真正的智慧,一種經(jīng)歷了時間洗禮的睿智之舉。
難道不是嗎?對于我們來說,還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事情嗎?那么,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在某些事情上面糊涂一些,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之舉呢?事實上,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假裝糊涂要比事事精明有益處得多。
◇◇糊涂使人心態(tài)更加良好。懂得糊涂的人,不會被小事干擾心情,也不會因小事而郁結煩悶。他們看透了人間百事,因此,對于某些事情,他們深知聰明在外不如糊涂行事。因為糊涂,他們看得更開,心胸更加寬闊,心態(tài)也更加良好。
◇◇糊涂讓人眼光更加長遠。精明的人一心想得到西瓜,卻始終都只揀到芝麻;而真正聰明的人,卻從不著眼于眼前的小利,大利反會接踵而來。其實,大智若愚者并非依靠運氣行事,他們的目光更加長遠,運籌帷幄,成竹在心,只是不露聲色罷了。
◇◇糊涂使人更有人緣兒?!胺嵌Y勿聽、非禮勿看、非禮勿言”,在此,我們也可將其理解為一種糊涂的境界。試想,人們究竟愿意和一個處處看似精明的人走得更近,還是樂意與一個懂得糊涂的人為友?事實顯而易見了。
當我們自以為對某事?lián)碛绣\囊妙計之時,不妨摸摸胸口,問問自己:一直糾纏于此事,于己可有益處?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又是否真的值得?畢竟,我們的時光已寶貴如金,將如金的時光耗費在一些無關的小事上,又豈是真正明智之人所為。遇事糊涂一些,不僅可以放寬我們的胸懷,更可為我們省下大量時間,讓我們盡力完成自己喜愛之事。
那些在小事上看似精明的人,總是著眼于腳下,當他們不停地為了腳下的石子而苦惱時,大智若愚者卻早已將石子踢到一邊,眼中早已收獲了眾多美麗的風景。如此,究竟哪方更加聰明,我們便可一目了然了。
但無論如何,老年人運用糊涂的智慧,都絕非是要自我欺騙。在許多事情上,我們的眼睛雖假裝不見,但心里一定要對此有座天平,孰是孰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就好比一場棋局,最開始步步為贏的人并非一定能笑到最后;而假裝糊涂之人,會令對手放松警惕并漸漸落入已布好的口袋陣,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學會糊涂”有竅門
◆眼不見心不煩,糊涂一些心更寬。煩惱之事不入眼,在我們的記憶中便不會存檔,自然也就沒有煩惱找上門來。我們不妨對于一些看不過眼,卻又無傷大雅的小事,多多繞行,切莫自尋煩惱,氣傷了身子。
◆大事抓,小事放,糊涂一點更悠閑。作為一家之長,原則上的大事自然是不可不管,但一些與己無關的小事,不妨睜只眼閉只眼,讓它過去也就罷了。老年人偶爾糊涂行事,便不會過于勞心,自在一些豈不更好。
◆管千事,管萬事,眼拙心明才管事。無論我們心系千事、萬事,如若無法看到事情真正的本質,那么即便看到的事情再多也是無用的。我們應當做到眼拙心明,納天下于眼中,卻要不為所動,乃到當出手時方出手。如此,之前的糊涂才是一種大大的英明之舉。
人生體悟
再銳利的寶劍,也需常呆劍鞘方能保其鋒利,如若長時間將鋒芒裸露于空氣之中,遲早會被水分與氧氣侵蝕,變得銹跡斑斑。老年人也是如此,如若事事算計,將精明隨處運用,便會看見許多看不過之事,聽見許多聽不過之言,時時被煩惱纏繞。糊涂更像是一把保護傘,將我們的智慧深藏于胸,令我們免于憂愁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