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府的養(yǎng)壽園內(nèi)煙波浩渺,柳色青青,袁世凱慈眉善目地欣賞著周圍的風景。宋教仁的低聲勸說滔滔不絕。
“……宮保,目前政府之腐敗、專制之酷烈、官場之舞弊,這些無一不是速亡之跡象。所謂大廈將傾,到處可以聽到斷裂的聲音。大清朝病入膏肓,恐怕再也沒有良藥可治了,現(xiàn)在,就等著咽下最后一口氣……八旗子弟,早就成了提籠架鳥的酒囊飯袋,大清的國勢,都是靠著漢大臣的實力派支撐。西方列強又在步步進逼,還是李鴻章說的好,這已經(jīng)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了……”
不遠處有一些袁家的親眷在游玩嬉戲。宋教仁抬頭看了他們一眼,繼續(xù)游說:“袁公,你是真的覺得,大清國它還有救么?如果你能倒戈反清,并且放棄專制,贊成民權(quán),實在是中國之大幸!曾文正公的千秋功業(yè),難道你不想要?而現(xiàn)在,是曾文正公也不曾遇到過的大好機會。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是抓還是放,就看你的了!”
袁世凱看了一眼正在遠處擺弄相機的記者,終于表態(tài)了。
“我也知道,這個大清,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處走風漏氣兒……就算再自欺欺人,也無法回避這樣的局面。不過,袁某的打漁生涯,是作了長期打算的。我老了,經(jīng)不起折騰了!”
說著就站起身來,去收拾他的蓑衣漁竿,和宋教仁一起緩步走向池塘。
不知想起了什么,袁世凱轉(zhuǎn)身看著宋教仁,問他:“你的筆名是桃源漁父,什么意思?”
宋教仁回答:“只要革命成功了,專制廢除了,共和建成了,我就去做一名自食其力的農(nóng)夫、漁夫,做一個自由民,了此一生?!?/p>
袁世凱感慨地連聲夸贊:“好,好!革命黨人的胸襟,果然不一般?!?/p>
宋教仁乘機進行最后的努力:“宮保,清室衰微、民軍四起,改朝換代也是意料中的事。但這次不一樣了!民主革命的地火已經(jīng)燒遍全國,即將噴涌而出。人們心中所想的,是一個民主共和國,不是取代清朝的另一個王朝!……您站得高,看得遠,您說說看,是當一家一姓的奴才好呢,還是做主宰中華的大總統(tǒng)好?”
袁世凱還是搖頭。“能夠歸老田園,就該給祖宗上香了啊。我垂垂老矣,該清靜清靜了,你說的那些宏功偉業(yè),全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袁世凱和宋教仁對視片刻。宋教仁點點頭:“您再考慮考慮。不管怎樣,您是一代名帥,現(xiàn)在布衣草帽,垂釣于柳蔭之中,恬淡若此,還是讓人心生敬意……”
記者打斷了宋教仁的話:“袁大人,準備好了,請上船吧!”
袁世凱丟掉手杖,披上蓑衣,戴上竹笠,上了岸邊系著的小船,擺好了姿勢。袁乃寬站在船尾,拄個竹篙,裝出一副撐船的樣子。
宋教仁在岸上旁觀。記者在岸上支好了三角架,放上相機,擺弄一陣。鎂光燈不停閃爍,拍下了一幅幅精致的田園風光的畫面。真有點超然世外、隱逸林泉的樣子。
袁世凱淡泊地微笑著?!皩櫲璨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獮楣贁?shù)十年,到今天,我才算真正明白了這兩句話的涵義……”
袁世凱親自將宋教仁送出大門,雙方客氣地拱手而別。
宋教仁走后,袁克定曾問他父親,宋教仁來干什么。
袁世凱哼了一聲說,“這小子,鼓動我參加革命?!?/p>
袁克定大驚?!案锩h,居然來勸您參加他們的暴亂?”
袁世凱揮揮手?!斑@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宋教仁這個年輕人,還是挺有血性的。這些年來,不少有為的年輕人都去了東洋,今后中國的指望,或許就在這批留洋學生的身上。你以后多結(jié)識他們,對事業(yè)會大有好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