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山說完,將小紅本收起,重新揣入口袋,鶴立雞群一般,脧視一遍眾人。眾人見了,紛紛后退,無一人再敢上前。張家山輕輕易易四兩撥千斤將這一路兵退了,他見眾人氣焰退了,于是高喊一聲:“事有事在,還不放人!”眾人聽了,只得把拴在門栓上的繩子頭一解。繩子松了,梁上的兩個男女,哧哧溜溜地從梁上滑下。松綁后,那小寡婦伸手從一個婆姨懷里,接過個孩子,將奶頭嘴塞進孩子口里。這孩子正是李文化。
有個話叫“圓成”,這話民間里常說,詞典里卻無。是說那說和人,仗著一張利嘴渾身解數(shù),遇什么人說什么話,遇哪路鬼跳哪路神,八面玲瓏,說黑道白,硬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將一件事情說成,將方方面面擱住。這天晚上,張家山在這李家河就是當(dāng)?shù)倪@說和人,就是“圓成”這事。
扛到半夜,憑張家山一張利嘴,這事終于“圓成”得有個結(jié)果了?!痘橐龇ā飞嫌幸?guī)定,男人死后,女人有權(quán)自己做主,這道理眾人都懂,說開了是明媒正娶,眾人覺得,這事似乎也不甚辱沒什么門風(fēng),古來的“女不二嫁”、“從一而終”的遺訓(xùn),在這塊地面,也不甚受人重視。大家惱怒的,是那李萬年新死,孩子李文化又吊著奶,這女人真是猴急了。不平歸不平,不過既然事已至此,大家覺得攔也是無益了。
不過有一個重要的東西,這東西叫“回頭約”。李劉氏要走,這“回頭約”可是得簽。原來在陜北地面,有一個重要的,甚至是神圣的風(fēng)俗,那就是寡婦改嫁之日,須得立一個“賣生不賣死,賣身不賣靈”的契約。有了這契約約束,寡婦死后,須回到前夫身邊,與前夫并葬一處。這是對死者負責(zé),是對家族負責(zé),亦是對子嗣負責(zé)。死者已經(jīng)不能言語,生者有責(zé)任為他維護這些權(quán)利。如果生者做不到這一點,成為孤魂野鬼的死者,會在地底下詛咒和埋怨的,會攪得整個家族不安的。這也是一個臉面問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滿族上下會覺得臉上無光,四鄰八鄉(xiāng)也會恥笑,而且,見你軟弱,各種黑皮事情,會接踵而至,耍到你的頭上。而等到后來,簽“回頭約”和動女骨,竟發(fā)展成一種近乎宗教般的儀式和行為。
談起簽“回頭約”,張家山拍手贊成。他說:“老輩子傳下來的規(guī)矩,不能丟。雖說爾格是新社會了,可是這事還得按老規(guī)矩辦?!仡^約’得簽,李劉氏百年之后,女骨得搬回來,陪李萬年兄弟。這事,我看就這樣定了!”
眾人聽了,自然沒有異議。就連那吳兒堡楊福,也覺得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誰叫自己娶了個寡婦呢。李劉氏本人,此刻只想早一點嫁出去,哪管以后的長短。諸事議定,只少了個娘家的人,這事還不能最后定奪。張家山見商量得差不多了,于是遣人,騎了匹高腳牲口,星夜去劉家河,去請娘舅家人。
二日,娘舅家人來了,于是“回頭約”一簽,一桌酒席,人人喝了個大紅臉,成了這事。“回頭約”上那些話,都是老話,篇篇“回頭約”都是這樣寫的,體例在先。扯下來小學(xué)生作業(yè)本上的紙,找一個稍通文墨的人寫了,李家、劉家、楊家,三方簽了,又公推張家山做了保人。這簽約于是生效。
那聘禮所得二百四十塊銀錢,劉家拿了一半,因了這女,不管從了誰家,壓根上都是劉家的;李家拿了一半,李家不管怎么說,是走了一口活人了。還有一事,就是還在吃奶的李文化的事。雙方說好,李文化先由李劉氏帶走,不得虐待,不得改姓,待長到五歲時,還回李家河為李萬年頂門立戶。
一場難纏的事,張家山三兩踹,擺平了,然后眼瞅著,小寡婦李劉氏,懷抱嬰兒,騎著一頭草驢,上路。掃一眼,張家山瞅了那牽驢的楊福,覺得窩窩囊囊,頭頂精光,心想這小寡婦饑不擇食,荒不擇路,人常說“人憑衣裳馬憑鞍,婆姨憑的男人漢”,小寡婦這一腳,恐怕沒有踏對。想歸想,張家山是個忙人,一會兒工夫,這事就丟在腦后了。不過吳兒堡這個地名,他記住了。
往事不提,張家山這大半生,日鬼搗棒槌,所經(jīng)所歷的實在是太多。這樁事情,原是小事一件,不足掛齒的。爾格,因了李文化,因了“回頭約”,這事才被重新提起。憶罷舊事,張家山眼瞅著跟前的李文化,說一聲,當(dāng)年吊在奶頭上的母犢子,爾格都長得一鐵锨把高了,我呢,焉有不老的道理。說罷,又瞅了徐娘半老的谷子干媽一眼。
張家山問道:“李文化,那吳兒堡靠著北草地,離這里有幾百里之遙。你媽死了,你如何曉得的?莫非是那吳兒堡楊家捎來話不成?”
李文化答:“那楊家才不捎話哩!他們盼不得這事能瞞了眾人。他們挖個坑坑,把我媽神不知鬼不覺地埋了。是那北路過來的趕牲靈的,見了這樁事,生出不平,路過李家河,捎話給村子的!”
張家山又問及李文化回村后的情況,原來,李文化回村后,整個村子已經(jīng)騷動起來。族長牽頭,眾人聚在一搭,單等李文化回來定奪。對李家河來說,這是一件大事,該偷則偷,該搶則搶,該論理則要論理,該經(jīng)公則要經(jīng)公,不弄個驚天動地,搬回李劉氏的尸首,就算李家河李姓一族失了面子,羞了先人。李文化回到村子,經(jīng)人指點,直奔李家祠堂。祠堂內(nèi),香案早已支起,神軸早已懸掛,香煙紙灰繚繞。李文化立在香案前,對著神軸拈了香,三叩六拜之后,族長將那“回頭約”當(dāng)眾宣讀,讀罷,遞給李文化。族長指點,李文化又重新跪下,面對列祖列宗,發(fā)了毒誓,表示一定要奪回女骨,實踐“回頭約”諾言,給方方面面一個交代,這才結(jié)束。儀式結(jié)束,族長將李文化扶起,說道:“亡人李萬年不是絕戶,不是黑門,還有一條根——你李文化在世上。既已發(fā)了毒誓,這奪女骨的事,你就須得完成了。如果女骨動不回來,李氏一門,從此沒有你了。給你一面破鑼,你拿上,挨門挨戶去敲。那吳兒堡是個虎狼之地,這一番去吉兇難料。你拿著鑼去敲,自你往上,李姓氏族,五服之內(nèi)的男丁,由你挑選!”
李文化見說,接過鑼來,正待要敲,眾人已轟的一聲散了。原來世間事情,須得有個來回過往,這樣,你的事情,別人才會幫忙。那李文化,在外頭漂泊了這么久,村子里紅白喜事,鄰里們互相幫襯,他是一點人情也沒有落下的,一點鄉(xiāng)俗也沒有熬下的,因此,他的事情,眾人也就懶得去幫。更兼這不是一件好事,血里頭撈骨頭的事情,誰愿意去干?真的少了一條腿斷了一條胳膊,又找誰去理論。李文化見狀,只得撿了這破鑼,挨門挨戶去敲,敲了半天,不見響動,只得又來找族長請主意。族長見了,也是無法可施,后來說:“這保人是張家畔的張家山,還是去找他吧!這是個大能人,他也許會給你撐腰的!”這樣,李文化只得離了李家河,回到六六鎮(zhèn)來了。
李文化凄凄慘慘、恓恓惶惶,將過程說出。說完以后,眼睛瓷瞪瞪的,用白眼仁盯住張家山,那目光是說:我李文化無能,“回頭約”的事情,全憑張干大做主!張干大你不要推辭,這事賴也要賴到你身上的!
張家山聽罷原委,眉頭皺了起來。他拿過一張過期的《參考消息》,讓谷子干媽打些糨糊來,而后,將那散了的“回頭約”,一綹一綹往《參考消息》上貼。貼罷,又抬起手掌,壓實了,說道:“為這‘回頭約’的事情,這一塊地面,朝朝代代,總有一些干戈發(fā)生。血里頭撈骨頭的事,不在少數(shù)!李文化,古人講,心字頭上一把刀,這事你就忍了吧!如果不忍,辦法倒是有一個,只是要破財?shù)??!?/p>
李文化問是什么辦法。張家山說,打問一下,看誰家的女兒死了,出個大價錢,買一副女兒骨回來。是不是元配,并不當(dāng)緊,只要是女骨。你大李萬年這老東西,有個黃花女子陪著,算他的艷福,你李文化,也就算盡到孝道了。這事有先例,記得我當(dāng)大隊支書那會兒,處理過幾宗這種“回頭約”糾紛,就是這么解決的。
李文化聽著,開始眼睛還瞪得圓溜溜的,一臉的指望??磸埣疑阶焐舷癜擦藗€轉(zhuǎn)軸子似的,邊說邊綻,已有些不悅。聽到最后,臉色“刷”地灰了下來。他截住張家山的話頭,叫道:“我才不要什么女兒骨哩!憑空給自己認(rèn)個娘老子,那不是欺侮我,絕滅我!有‘回頭約’在這里,我他娘的怕誰!縱然是上刀山,下油鍋,我也要把那個‘前嫁后娶’的不要臉的老東西,接回來讓她陪我大睡!”
“回頭約”這時已經(jīng)貼好。谷子干媽接過張家山遞給她的這個“回頭約”,將四棱四邊突出的部分,用剪子鉸齊。
一邊鉸著,谷子干媽一邊說:“張家畔的張干大,虧你還是個大能人哩,這么一點事情,就把你給嚇住了。行俠仗義,四海揚名,這正是一次機會。可惜我是個女流之輩,有心無力,要不,夾一泡尿,也要把這李劉氏的尸首,給背回喀。咱不為別的,單為討這個公理!”
見谷子干媽一旁幫腔,李文化也就湊上前去,拽住張家山的衣襟,繼續(xù)哀告。
其實張家山的心里,早就動了。平日總嫌廟小揮不開刀,池小翻不轉(zhuǎn)身,眼下這樁“回頭約”事情,該是他逞能的時候了。以張家山的心性,平日那些八桿子打不著的事情,他都要插一只腳進去,爾格這是李文化的事,況且他又是保人,焉有個不管的道理。他嘴上推辭,其實是在拿搬。爾格,見谷子干媽也發(fā)話了,再要拿搬,就有些過了,于是霍地站起,用手拍了拍衣襟上的紙屑,朗聲說道:“什么事不是人干的!不走的路還走三遭哩!既然你們兩個,硬逼著要我上這鉤竿,踏這一回閻王路,那我就成全你們。反正就這一把老骨頭了,也不值什么錢,哪里天黑哪里歇,哪里倒下哪里埋!”
說罷,將那“回頭約”折好,揣進懷里,吩咐道:“谷子,你去尋兩個麻袋,買一瓶酒來,罷了要用,李文化,你到鎮(zhèn)上,借一輛驢拉車來,事不宜遲,咱們明日啟程,去那吳兒堡,動女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