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人們很快就明白,無論是請愿,抑或暴力反抗,都不可能帶來更高的工資。因為即使是一份報酬微薄的工作,都有那么多工人(也就是愛爾蘭人)在等待著。1846年,土豆歉收導致愛爾蘭發(fā)生一場饑荒。隨后兩年時間里,34萬6千多愛爾蘭人離開故土。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來到相隔不遠的英格蘭和蘇格蘭。這些人極力要擺脫赤貧和饑饉的陰影。即使是鄧弗姆林工廠里的一份薪水極為微薄的工作,也意味著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本地人很樂意把罪名落在這些愛爾蘭人身上,譴責這些很容易就找到的替罪羊。但是,對于手工織機的工人而言,還有工業(yè)革命這股更為強大的力量在搶奪他們的工作。安德魯·卡內基對往昔生活作了精彩的回顧:"我的父親不承認這場日益迫近的革命,仍然在舊的體制下掙扎著。"1769年,詹姆斯·瓦特取得一種經過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1783年,由蒸汽機驅動的織布機投入生產;1825年,提花機嶄露頭角。這種機器用很大的穿孔卡片編好圖案,就能夠像使用手工織機的工人一樣編織出圖案精美的織品,只有很少數的手工工人能夠生產出可與之相媲美的產品。不管手工織機工人還能找到什么活計,威廉這樣的人在所有的雇傭名單上都位列最末,因為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激進,又與蘇格蘭長老教會斷絕了聯系。從根本上說,身為憲章派的威廉在政治上堅決反對的對手恰恰是他所要倚賴的產品買家。
重新搬回穆迪街使安卓意識到,自己的家庭正在日漸潦倒:"我記得,在搬家之后不久,我開始明白貧困意味著什么。艱苦的歲月來臨了。父親帶著最后一批產品去找那些大制造商。我看到母親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他的歸來。她想知道究竟是得到了新的紡織品訂單,還是將要面對失業(yè)的日子。"母親努力嘗試擺脫困境,她的薄薄的上嘴唇變得僵硬起來。她在自家屋子里開了一間小商店,在房前的窗口上擺賣卷心菜、韭菜、胡蘿卜以及糖果。夜晚來臨之后,她為自己的兄弟湯姆修理鞋子?,F在,安卓不用再幫父親照顧織布機了,而是幫母親紉針。多年以前,瑪格麗特的父親曾寫過一篇文章,論述掌握一門手藝以實現自立的重要性。"我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擁有健康、能力、冷靜、獨立,乃至他人的尊敬?"他這樣寫道,"所有這些事務以及其他各種快樂,我都要歸功于一門手藝。上帝保佑,我在青年時代學會如何制作和修理鞋子。那些錐子是我的力量源泉,它們從未令我失望。"莫里森輕視人文學科的教育。在他看來,這種教育只能產生低能兒。當瑪格麗特帶著安卓一起釘鞋時,便會給他回憶這篇文章,強調實踐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他永遠不會忘記這一課。
在這一時期,瑪格麗特的意志要比她的丈夫更為頑強,因而取代威廉成為安卓心中的英雄。他把母親視為如同神一樣的人,并且永遠不會改變這種印象。"對我而言,她是神圣的,但別人并不知道這一點,"他在自傳中如此寫道。這種偶像崇拜是無止境的,卡內基坦承自己難以用言辭充分表述對她的敬意。他總是竭力使母親高興,報答她,尊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