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這世界的根底下的奇異,即心理上的奇異,又遠較兩目可視的外觀的奇異來得可驚。在西洋長大的人無論如何不能完全使用日本言語。人家知道了這一點,方才會了解這個奇異是怎樣的大。東洋和西洋,講到人情的根本,即情緒的基礎(chǔ),倒多是相同的。日本兒童和歐洲兒童,其精神上的差異,多半是潛伏的。但是這個差異,隨兒童的發(fā)育,迅速發(fā)展擴大,一俟成人,已非言語所能表現(xiàn),其精神上的構(gòu)造,完全顯露出來,構(gòu)成與西洋的心理的發(fā)達沒有任何共通點的諸相。即思想的表現(xiàn)受到限制,感受的表現(xiàn)亦受抑勒,使人感到困惑。日本人的思想和我們的思想不同,其情操也和我們的情操兩樣。日本人的倫理生活,是我們未嘗探究過的,或為我們一向遺忘的思想及感情的世界。試取一句日本人的普通的辭句,譯成西語,就會變成毫無意義的東西。最簡單的英文,若逐字譯成日文,那末沒有學過歐洲語言的日本人就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義。你即使完全學習了日本字典里所有的辭句,假使不去學日本人那樣思想,即上下內(nèi)外倒過來想,向著和阿利安人,完全沒有緣分的方向想,則文學的學習,絲毫也不能助諸君了解日本人的對話。學習歐洲語的經(jīng)驗,無助于日語的學習,恰如無助于學習火星居民的言語一樣。要想日本語用得跟日本人一樣好,非投胎一次,而將頭腦根本加以改造不可。如果雙親是生在日本,自幼用日本語的歐洲人,那末這個人或能將這本能的知識維持到后半生,而將其精神上的關(guān)系適應(yīng)于日本的環(huán)境里面。這是可能的。事實上有一個叫普拉克的生長在日本的英國人,精通日語,以說書為業(yè),收入頗豐,以此可為證明。但這是特殊的例……。文學上的用語,要想懂得,比認識幾千個漢字還要更多的知識才行。我們只要這樣說,也可以知道這是怎樣困難的事了。西洋人中,能將拿到自己面前的文學上的文章,一看就懂的人,可以說一個也沒有。實際上,日本的學者,能夠這樣的人也極少。有許多歐洲人在這一方面的學識,雖值得驚嘆,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的著作,沒有日本人的幫助,而能在世界上發(fā)表的。
日本的外面的奇異,既無往而不表現(xiàn)著美,其內(nèi)面的奇異,也同樣別有魔力。即有一種倫理的魔力,反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上。這日常生活的有興味的情景,普通的觀察者是不會認為是表現(xiàn)著積數(shù)世紀而得的心理上的特殊發(fā)展的。只有羅威爾氏具有科學精神的人,能立刻了解這個問題。沒有這種天才的外國人,即使他生來就有同情心,也只會把這當做一樁快樂的事情,或者為這所迷惑,就根據(jù)他在世界的另一方(西洋)的快樂的生活經(jīng)驗,想來說明現(xiàn)在魅惑了他的心的這個社會狀態(tài)。現(xiàn)在假定這樣的外國人僥幸有機會在日本內(nèi)地古老的都市里住了六個月以至一年的時間。那末他開始就會因自己周圍生活的懇切與愉快而感動的。他會在人與人相互的關(guān)系上,以及在人們對他的關(guān)系上,他會感到不變的愉快,伶俐圓滑,善良的心思等,這些在別個地方是只會在真正親密的朋友之間可以得到的。無論甚么人和別人見面的時候,總以和悅的面容,愉快的言語來行禮寒暄,臉上總是微笑著。日常生活的極普通的事情,也受著禮儀的影響。這禮儀好像是不學而發(fā)自真心,完全沒有技巧,而又完全沒有缺點。周圍無論有怎樣的事情發(fā)生,外面總是維持著愉快的態(tài)度。無論有怎樣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暴風雨也好,火災(zāi)也好,洪水也好,地震也好——笑聲的寒暄,明朗的微笑,安詳?shù)男卸Y,懇切的慰問,想使人快樂的愿望等,永久使生活美麗。在這日光之下,宗教也不會投下陰影。在神佛前祈禱時,也是微笑著。寺廟的庭園,是兒童游戲的地方。大公共神廟的境內(nèi)——這個地方與其說是莊嚴的地方,不如說是祭禮的場所——筑有舞蹈的舞臺。家族的生活,似乎到處都有溫和的特征,沒有觸目的爭執(zhí),沒有無情的粗魯?shù)穆曇簦瑳]有淚,沒有責罵的聲音。殘酷的事情,似乎對于動物也沒有。到街市里來的農(nóng)夫,身旁帶著牛馬,堅忍地走著,一面幫助這無言的伙伴,背了貨物,不用甚么鞭笞等東西。拉車的人,看見狗或雞在前面攔路,心里正要發(fā)怒的時候,也只是把車子從旁邊拉過去,不將這些動物輾死……一個人在這樣的光景里度過了相當長久的時期后,也看不出有甚么東西,妨礙這生活的快樂。
不用說,上面所說的那種狀態(tài),如今逐漸在消失之中。但在邊鄙的地方,還是存在著的。我住過的地方,數(shù)百年間沒有發(fā)生過盜案,明治時代新設(shè)的監(jiān)獄,等于無用的勞什子,家家晝夜無須閉戶。這種事實,都是日本人所熟悉的。在這種地方,百姓對外國人表示殷勤的態(tài)度,諸君或許以為是由于官廳的命令,我們就當這是對的,但是人們相互間的懇切的態(tài)度,又怎樣解釋呢?沒有甚么苛刻、粗暴、不誠實、或法律的侵犯,而且這種社會狀態(tài)竟能維持了幾個世紀。諸君知道了這個事實,就不能不相信自己已經(jīng)踏上了道德上真正優(yōu)越的人間的領(lǐng)土。像這樣的優(yōu)雅,無可訾議的誠實,言語動作所表現(xiàn)的親切,恐怕自然可以解釋為出自完全的善心的行為。而使諸君喜悅的這個素樸,又決不是來自野蠻的素樸。這個國家的人民,每人都受教育,每人都會講一口漂亮的言語,寫漂亮的文章,吟詩作歌,處己以禮,到處有清潔與良好的趣味,一家之內(nèi)充滿著光明與純潔,每日沐浴是最普通的事情。凡事莫不治以博愛的精神,一切行為莫不律以義務(wù),一切物品莫不以藝術(shù)造成其形,像這樣的文化,有誰不為之魅倒呢?有誰不為這樣的狀態(tài)感覺喜悅呢?有誰聽到他們被罵為“異教徒”,而不為之憤慨呢?只要諸君的心并不十分褊狹的話,這善良的民族,外觀上并沒有甚么理由,自然會使諸君快樂無疑。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面,唯一的感覺,是恬靜之樂。那是夢里的感覺。做夢的時候,希望人家怎樣對你行禮寒暄的時候,人家就會這樣對你行禮寒暄,希望聽甚么,就可以聽到甚么,希望人家給你做甚么事情,人家就會給你做甚么事情,這個感覺正像這樣——人們都在完全平靜的空間,舉踵而行,了無跫聲,而莫不沉浸在柔和的光輝里面。是的,這神仙之民會在相當長久的時間內(nèi)給予柔和的睡眠的幸福。諸君和他們長久住在一起的時候,會知道諸君所滿足的,和做夢的快樂具有許多共通的地方。諸君決不會忘記夢吧——決不會忘記的,但這恰如晴天午前給與日本的風光。以超自然之美的春霞一樣,結(jié)果是要消逝的。諸君實在是因為置身于仙國所以快樂的——因為踏入了實在并不存在,且又不能據(jù)為己有的世界的緣故。諸君從諸君現(xiàn)在的世紀,倒溯而上,超越了已經(jīng)消滅了的,叫做時間的廣大空間,移行到被遺忘了的時代,業(yè)已消失的時代,埃及或尼涅凡的古代。這就是日本事物的奇異與美的秘密,這些事物給與人的驚異的秘密,民族及其習慣的,像童話一般有魔力的秘密。幸運的人呀,“時間”的潮為諸君而旋轉(zhuǎn)了。不過要記住,這里萬事都是魔法,諸君是著了死人的魔力了。光明,色彩,與聲音,都要消逝,最后還是要回到空虛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