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退助,一般人公認他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始祖和日本立憲政治的先驅(qū)。日人稱他為憲政的"神樣",并在帝國議會堂內(nèi)為他豎立銅像,甚至日本今日通行的百圓鈔票,還印上他美髯翩翩的肖像,使他永為世人所懷念。
戴季陶在其著名的《日本論》中,專設一章介紹板垣退助。戴先生評論道:"他拿起當時剛譯起的半部《民約論》,猛烈地主張自由民權。這一個運動,的確是日本一切政治改革社會改革的最大動力。并且當時他和他的同志,不單主張解救農(nóng)民,還努力主張解救'穢多''非人'那一種最悲慘的階級。""這一個民權運動,一方面使下層民眾多少得到了一些自由,一方面也造成了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文化的基礎。至于日本的立憲制度,不用說是他直接的功勞,所以不但日本的農(nóng)夫工人,應該感激他,就是那些闊老官,也沒有不受他的恩惠的,更應該要感激他。如果沒有板垣先生的奮斗,日本今天,哪里有這樣文明,這樣發(fā)達。他真可算是近代日本的第一恩人了。"戴先生從前到日本,常去拜訪板垣,看到他潦倒貧窮的樣子,常為他傷感一番。戴先生認為:"這樣一個討幕的健將,維新的元勛,立憲政治的元祖,竟沒有人理睬他",而為他非常打抱不平,并形容板垣的境遇,不是"門前冷落車馬稀",簡直是"門前冷落車馬無",連一個討材料的新聞記者也沒有上門,至于生活每月總有一兩回連米錢房錢都付不出,窮到不成樣子戴季陶:《日本論》,4246頁,中央文物供應社,1954年。此一《日本論》在日本有五種譯本。一是下畝營吉、和泉生共譯,由燕塵社發(fā)行的日文雜志'北京周報'連載于1928年12月號到1929年5月號。二是安藤文郎譯,章華社,1935年。三是森豐太譯,官界情報社,1941年。四是藤島健一譯,世界思潮社,1946年。五是市川宏譯,社會思想社,1972年。此最近的譯本,并收錄了竹內(nèi)好的解說,及日本學術界代表對戴季陶《日本論》的座談會記錄,及戴季陶的主要著作目錄和年譜,甚值得參考。。
不錯,板垣退助的確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元勛,自由民權運動的首腦,立憲政治的先驅(qū),但是對他的政治思想和他從事的政治運動,筆者卻有不同的看法。現(xiàn)在讓我們從他的生平、時代背景、意識形態(tài)、自由民權運動始末,來重新認識這位民權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