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講 曾三戒:淡與靜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 作者:酈波


除了靜坐之外,曾國藩練靜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臨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靜。

曾國藩曾在日記里反思說:“日內(nèi)不敬不靜,常致勞乏。以后須從‘心正氣順’四字上體驗?!本褪钦f碰到事兒的時候,心中不靜,不僅事兒做不好,而且還不養(yǎng)生,還容易導致困乏。

“心正氣順”是什么呢?

就是淡泊守志。

他在家訓里說過一句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蹦且馑际钦f,一個人臨事淡定、冷靜、從容,不要問他看過多少書、上過多少學,這個人一定是有學問的人。心中不藏萬卷書,沒有很深的見識,斷難養(yǎng)成臨事不躁的從容氣質(zhì)。

這一點我們可以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

17世紀,在荷蘭有個非常普通的年輕人,他家境貧寒,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也只勉強讀過幾年書,后來就跟人去做學徒。再后來,他的家鄉(xiāng)荷蘭代爾夫特市政廳需要招聘一個看門人。這個位置工資很低,地位也很低,一般沒什么人愿意去做,而這個年輕人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應聘了這個位置。

他在這個看門人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幾十年,誰也沒覺得他會是個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所以也沒什么人特別尊重他。而這個人完全可以用我們常說的不思進取來形容,他從來不想換個更好的工作,碰到什么不順心的事兒,也只有淡然一笑,大概不用忍就過去了,他在這個看門人的位置上也一直平靜地干了幾十年。

但就是這個平凡的看門人,開創(chuàng)了整個微生物學的重要領域。他就是荷蘭著名的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列文虎克。

原來列文虎克之所以在現(xiàn)實的物質(zhì)世界里這么低調(diào),也可以說是這么淡定,是因為他心中有著更為豐富的世界。他最大的愛好是磨鏡片,開始只是磨放大鏡,后來因為他的看門工作也簡單,不易受到干擾,所以他能靜下心來把鏡片磨到一般打磨工難以想象的地步。

如果你配過眼鏡,你就會知道,把那個鏡片打磨到剛好的地步有多困難。現(xiàn)在因為有精密的儀器,所以磨起來一會兒就可以了,看上去也簡單多了。但當年都是用手工磨制的,那真是叫水磨的工夫,心不靜怎么可能做到呢?

大概在當時,全世界都沒有比列文虎克更靜的人了,所以他本來只是想磨制放大鏡,但卻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顯微鏡。他一生磨制了五百多個鏡片,制造了四百多種顯微鏡,帶領人類第一次觀察到精子、細菌、微生物那些原生動物。列文虎克因此也成為了微生物學的開創(chuàng)者。

這就叫“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列文虎克就是得靜之道的楷模。因為這種心靜的境界,他還很長壽,一直活到了九十多歲。當他年老的時候,他被英國皇家學會尊稱為榮譽會員,荷蘭女王甚至親自到他住的小鎮(zhèn)去拜訪他。當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的時候,你猜這位神奇的科學家會如何回答?

他什么都沒說,還是一如既往地那么安靜而從容,只是把自己長滿老繭的磨鏡片的手伸出來給記者看了一下。這就是他最好的答案:安靜地守住時光,打磨歲月!

當然,列文虎克是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他告訴我們,你只要能靜下來,就能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做到純粹,而這種極致與純粹就一定孕育著人生最大的價值與成就,這就是曾國藩所說的“真學問”。

曾國藩有一句家訓名言,叫“養(yǎng)得胸中一種恬靜”?!办o”這個字之所以能與代表心情舒暢的“恬”字組詞,就是因為安靜可以帶來健康、美麗、智慧與人生的價值。

正是靠這個“靜”字,曾國藩改正了一身浮夸的毛病,在修身之道上跨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人好好學習。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漸漸有些浮躁,很多人的心態(tài)也日漸浮躁,能從曾國藩的人生經(jīng)歷里學到一個“靜”字,我想,一定會對我們自己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靜下來之后,曾國藩果然開始心地空明了,看問題也看得更清楚了,他終于認識到要成就人生必須要克服兩個字。

那么,這兩個字會是哪兩個字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