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國亂世中的男人(1)

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痛 作者:于淼


三國亂世中的男人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這是一個社會劇烈動蕩的時期。據(jù)說,青年羅貫中曾浪跡江湖,后來投到張士誠幕府充任“顧問”。身處亂世的羅貫中對當時人性的復雜感觸太深了,在他筆下,漢末三國時期各種人物的人性都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有忠貞不貳的,有陰險奸詐的,有背信棄義的,有賣主求榮的,還有隔岸觀火的。

羅貫中本人是忠義的倡導者,在書中,他不惜筆墨塑造了許多忠臣義士的形象。董卓專權時代的丁管、伍孚,曹操時代“衣帶詔”事件涉及的國舅董承、侍郎王子服、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太醫(yī)吉平等人,都是忠臣的典范。

不只吃皇糧的朝廷官員對“政府”有感情,一般百姓也是如此,因為戰(zhàn)爭的最終受害者是老百姓。發(fā)動戰(zhàn)爭、想在戰(zhàn)爭中撈取資本的都是野心勃勃的政治投機家,對他們來說,想收獲必須要付出,成王敗寇的結果早在他們意料之中。一般百姓則不同,他們只想過安生日子,他們希望社會秩序穩(wěn)定。有錢人更不希望發(fā)生戰(zhàn)亂,因為戰(zhàn)爭不但會耽誤他們發(fā)財致富,辛辛苦苦積攢的家產(chǎn)還可能在戰(zhàn)亂中被亂軍抄沒一空。張世平和蘇雙不過是兩個普通的馬販子,聽說劉備要組織民兵討賊安民,當即贊助了劉備良馬五十匹,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這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一般富戶的全部身家也不過如此。

在羅貫中看來,正宗的皇帝應該是劉家人,因此,他對三國中最弱小的蜀漢政權著墨最多,并且捧出了幾位明星,關羽是其中最閃亮的一位。斬顏良、誅文丑,土山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刮骨療傷,“忠義”二字在關羽身上得到了極致地表現(xiàn)。長期跟隨關羽的人也受了傳染,都有從一而忠的信念,得知關羽的死訊,王甫跳樓,親隨周倉抹了脖子,坐騎赤兔馬也不認馬忠這個新主人,絕食而死,想當初,這匹馬跟隨呂布時可沒這個氣性。

漢室垂危之際,不同于一般百姓和中級官員,那些地位顯赫的重臣大多選擇了袖手旁觀。這些封疆大吏大多是自己轄區(qū)內(nèi)的“土皇帝”,他們不想失去已經(jīng)獲得的一切而成為一個沒落政府的陪葬品。他們不想背上“反政府”的惡名,但也不為“政府”出力,明哲保身并借機發(fā)展自身勢力是他們的策略,這也是為什么十八路諸侯伐董卓,虎頭蛇尾,最終草草收場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